我的面版 本站服务 客服中心 网站地图 中文/繁體

伟大导师毛主席为人教社题字,该扒一扒教科书的“红历史”了

面对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人等该好好反思反思了!

2022-10-24 08:15
来源:历史微声悟

人教版教科书的事情,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想起“人民教育出版社”这几个字,还是当年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不禁返回头又扒了扒人教社初建时的历史。

毛主席题写的社名

说实话,那些日子里,此社还是有很大贡献的。但越是和过去对比,就越是对如今存在的问题痛彻心扉,越是觉得他们对不起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七个字。

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摊子烂到超乎想象

刚刚建国的时候,全国的教育底子有多烂?看看这样的统计数字吧。

1949年,全国80%的人都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北京怎么样呢?按说是大都市呢,但是,北京也是一滩烂泥。别说刚解放的时候,就是到了1953年,北京的高中生毕业考试,居然有70%的学生不及格。小学生还好一点,毕业考试有51%的学生不及格。

放眼全国呢?全国的学生中,科科都没考到40分的学生,你猜有多少?——46%!科科都没有考到20分的学生有多少?——23%!

看到这样的数据,现在的学渣们,是不是可以骄傲地抬起头来了?

而且,那个时候的教育界,还没有指定统一的课标、课程、教科书,这也是和全国解放形势有关。各个省份解放的时间并不一致,导致教育的起步和基础也参差不齐。

由于战争原因,解放初期,新中国其实是分成了六大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西北区、西南区和中南区。各个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实力强弱对比明显。这就导致在教学上,各自执行各自的标准。

咱们这篇文章重点谈教科书,就以教科书为例。

当时全国的教科书也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三大类,一类是沿用延安的教材,革命性极强,很有地方特色,但是知识性差一些;一类是沿用民国的教材,知识性够用了,但是资产阶级思想流毒严重;还有一类是仿照苏联教材,革命性和知识性都具备,就是还有些“水土不服”。

当时的出版发行也没有统一的机构,各自为战,还有不少私营公司参与出版发行教科书和读本。教科书的内容因此五花八门,课程不一样,知识点不一样,文章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传播的思想不一样。

比如,沿用延安的小学国语课本教材中,就存在狭隘的农业生产观念,这套教材偏重于农村,忽视了城市需要。58课的劳动生产内容中,描写农业生产的有44课,占了76%。而描写工业生产的只有14课,仅占24%。整套教材中,一共有380课表达了对农民的赞扬,而只有3课对工人点赞,这比例实在不平衡啊。

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基础教育的开展,也造成人财物的低效率和大量浪费。还有甚者,一些公司把教科书当做牟利的产业,从中大饱私囊。

这怎么得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立国的根本在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说这话的人,是中华书局的创办人——陆费逵。

这句话说到根儿上了。

陆费逵

对于新中国来说,刚刚立国的那几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稳定人心了。稳定人心靠什么,靠得是迅速培养起全国各色人等的社会认同感,特别是年轻的下一代,而这正是教科书的基本功能。

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要通过教科书来控制意识形态,教导下一代拥有国家信仰。

别听什么资本主义国家宣扬言论自由之类的鬼话,在教科书问题上,他们比谁都重视。不信,听听老外教育家Apple 在1979年的话——教育从来不是一个中立的事业,它扮演着阶级关系中政治、经济、文化再制的有力行动者,在性别关系、种族关系上也是重要的影响力量。

而且,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对自家的教科书看得严实,对殖民地教科书更是不放过。要命的是,他们还真的说到做到。

所以,一个隐形的忧患,就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教育界,利用教科书已经潜移默化地毒害了一批青年。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有很大一部分学校接受外国津贴,其中高等学校20所,学生1.45万;中等学校514所,学生1.6万;初等学校1133所,学生18.8万。

这些数字,真是触目惊心!这些学生们就是接班人,将来都是要成为国家方方面面的骨干,思想被西方洗脑,后果极其严重!

二、 毛主席全程引领教科书编写

有鉴于建国之初的教育乱象,毛主席对教育之事早早谋划在胸。新中国颁布的《共同纲领》中,给教育工作定了调子——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该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人民政府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改”从那个时候就提出来了,而且整个新中国发展历程也是教改不断推进的过程,尤其是建国到文化浩劫之前的这段时间,教改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几乎没有停顿。

而这个过程中,毛主席心系教育,念兹在兹,全程指导了教改。

这其实很符合毛主席的行为风格。

青年时代探索救国路径时,毛主席曾立志教育救国,立志做一名教员,他的第一份职业也是小学教师。

当教育救国之路不通,被逼走上革命之路,他似乎时刻都没有放松教育这根弦,也靠着高效的教育手法,培养团结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同仁。

要说起办教育,毛主席可是行家里手。他办过农民夜校,办过工人夜校,办过讲习所,办过抗大。对怎么编教科书、怎么安排课程、怎么讲课、怎么建议教学效果等等这一套,真是门清得很。

晚年的毛主席,曾经表示——四个“伟大”称呼中,只有“伟大导师”还能接受。可见,毛主席对教学育人的念念不忘。

所以,毛主席对教改的每一步都很关心。

在1950年12月8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毛主席亲自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题写社名。

毛主席

1952年6月14日,毛主席收到北京市委一份报告,报告说——北京市私立中小学多数学生交费困难,生活也比较苦,目前的助学金和减免费办法,还不能解决问题。毛主席立刻批示——如有可能,应全部接管私立中小学。毛主席批示后,从1952年下半年到1954年,全国所有的私立中小学全部由政府接管,改为公立。

 

1953年5月,毛主席听教育部汇报时,了解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只有30多名编辑,大为惊讶。毛主席说——这么重要的工作。30个人也太少了,300人也不为过!宁可把别的摊子缩小点,也要必须抽调大批干部编教材。

毛主席当场指示中组部,立即安排抽调得力的专家充实编辑队伍。在毛主席的关注下,30人的编辑队伍很快扩充到150人。

1957年3月,根据中学政治课取消后出现的负面效应,毛泽东写信给周恩来、陈云、彭真、陆定一等人,信中提出——要恢复中学方面的政治课,要编新的思想政治课本。

同年,毛主席在和七个省市教育厅局长座谈中,谈到了全国统一教材的优缺点时,说——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材是否合适?江苏和湖南的情况就不一样。随后,教科书打破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根据各地特点,出现个性化的教材。

毛主席

1964年初,有的地方反映,第四套全国统一教材,内容比较深,教师的任务太重。根据这样的反映,毛主席专门召开春节座谈会,会上提出——课程可以砍掉一半。

同年的7月,毛主席看到一份报告说——北京师范学院一个班,学生生活过度紧张,健康情况下降。毛主席随即批示说——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

从毛主席的各种指示批示可以看出,毛主席对培养下一代真是很上心的。

 

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道即巅峰。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诞生也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

叶圣陶

前面说到,建国之初,六大区各干各的。

华北区是六大区中实力最强的。1949年4月,华北区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代行中央教育部的职权。

当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是叶圣陶,副主任委员是周建人和胡绳,委员有金灿然、宋云彬、王子野、叶蠖生等一大批文化界大咖。

东北区则在自然科学上占有优势,因为它是从苏联直接借鉴过来的教学内容,后来人教版的第一套全国通用中学数理化课本,就是以东北区教材为蓝本。

而华东区则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他的西北区、西南区、中南区,相比这三个区要落后得多。这三个区的教材,通常是直接使用或翻印华北、东北或华东的教材。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横空出世之前,出版教科书离不开新华书店和那些民营书局。

新华书店的成长,也离不开毛主席的关心。

周建人

新华书店是1937年4月24日成立于延安,隶属中央党报委员会发行科。1939年9月1日独立出来,隶属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

毛主席也专门为新华书店题写了店名,新华书店随着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到建国初期,新华书店已经发展了735家分店,8100多名职工。

但当时,新华书店一家并不能完全占有教科书市场,同时存在的还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庄书店、开明书店等一批很有实力的民营书店。

为了初步统一教科书市场,中央成立了华北联合出版社和上海联合出版社,其中,公家性质的新华书店、三联书店占四分之一股份,其它民营书店但四分之三股份,担负起全国出版发行任务,填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之前的空窗期。

这其实是在为统一教科书市场做实验,趟路子。

陆定一

1949年10月,全国新华书店第一届出版工作会议召开,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说——教科书要由国家办,因为必须如此,教科书内容才能符合国家政策。教科书对国计民生影响特别巨大,所以非国营不可。

1949年11月1日,出版总署成立,主任胡俞之,副主任叶圣陶和周建人。

同年的12月3日,在新中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说——这是摆在我们全国教育工作者面前,极其复杂艰巨的任务。

马叙伦

马叙伦说的任务,就是教科书的编写。

1950年12月8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横空出世。它的成立,就是专门负责编辑出版中小学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届领导班子,是超级强大的。

社长叶圣陶,副社长柳湜。社务委员会9个人,分别是叶圣陶、柳湜、刘皑风、宋云彬、朱文叔、金灿然、吉少甫、曾世英、魏建功。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这几个人都是什么级别的大咖。

自这一天起,原华北联合出版社和上海联合出版社,一起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教材的编审出版工作归于统一。

胡绳

1951年,全国中小学教科书一共35种93册,其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38种85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刚一出道,就登上了巅峰。

四、 那时的教科书是怎么编写出炉的呢?

那时候,人民教育出版社不仅有实力,而且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出版社,还真对得起毛主席题写的社名。

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兼任社长和总编辑,从上海调来时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的老党员、教育家戴伯韬,担任第一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主持日常工作。

戴伯韬

另外还有吴伯箫、巩绍英、吕叔湘担任副总编辑。各个学科的教材编写队伍基本成型,学术实力雄厚,很快就成为全国核心。

教科书是怎么编写出炉的呢?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第一步是总编们先定下编写原则;

第二步召集有关编辑室,制定编辑计划或者提纲;

第三步召开老师、专家和业务部门等不同层次的征求意见会;

第四步修订计划和提纲,继续会议讨论或下基层蹲点调研;

第五步编辑们撰写初稿;

第六步初稿提交编辑部讨论修订;

第七步修订稿提交教育部审阅;

第八步教育部过审定稿,决定出版。

而实际操作中,往往会比这个流程复杂的多,会反复地征求意见修改完善。

吴伯萧

为了保证教科书的质量,叶圣陶会亲自参与每一科、每一课的编写。叶圣陶会经常召集副总编、编辑室主任、责任编辑等人,到他的办公室围坐一圈,对着书稿逐章逐节、逐段逐句的通读。大家随时插入议论,提出问题,从教科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程度的深浅、分量的轻重,直到标点符号,一个一个的,认真斟酌,仔细推敲。

老编辑王宏志回忆说——那时候一本历史教科书,要讨论两三个月,从选材、结构、内容,要逐字逐句的讨论。这种讨论十分认真,每一条史料,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用的合适不合适,都要讨论。

这种教科书的集体讨论制,后来发展成为“三审制度”,也就是说编辑部内的正副总编辑初审,然后是教育部的专门审查组复审,最后是教育部主管副部长审核批准。

吕叔湘

这次网络教科书风波是由于插画引起的,那时候的插画是怎么弄得呢?

简单地说,就是全国统一。

1956年5月,在上海专门成立了教育图片出版社,由新华书店、大中国书局、北京书店等合并组成。这个出版社归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领导,它的任务很简单,就是为教科书制作插图、教育图片和画册。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教改一直在路上。

1960年10月,教育部又专门成立中小学教材编审领导小组,同时受中宣部领导。

同一年,在新编十年制中小学教材时,专门聘请了一批专家作为审查顾问。

她们是林默涵、何其芳,吕叔湘,王佐良,许国璋,赵访熊、华罗庚、关肇直、丁尔陞、严济慈、郝执斋、张子高、张青莲、王序、徐光宪、谢光杰、贾宗智、过兴先、汪仁、程照轩、范文澜、翦伯赞、吴晗、杨向葵、白寿彝、尹达、刘大年、竺可桢、黄秉维、侯仁之、郭敬辉。

1962年,在十二年制教材编写过程中,又聘请了一大批专

家对新编教材把关审阅,除了两年前的专家外,还增加了一批专家。

 

他们是魏建功、王力、刘世沐、赵绍熊、初大告、李秉汉、周珊凤、刘泽荣、赵洵、曹靖华、周培源、李亭芗、王竹溪、朱正元、张江树、戴安邦、周建人、高士其等人。

当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动手编写教材之前,会用相当多的时间,去调查研究和学习讨论。

老编辑梁英豪的回忆说——1965年,我们做了三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一次是,在上海嘉定县马陆公社,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第二次是在通县的泽里大队,调查了一个月。第三次是在广东新会县荷塘公社,调查了三个月。调查的中心内容是,参加农业生产需要哪些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王宏志回忆——那个时候,编书提倡调查研究,像我这样没有在师范大学读过书、实习过的编辑,更需要在学校调查蹲点。有一次,我们去成都,在一所小学蹲点长达三个多月。白天去学校听课和老师学生座谈,晚上去家访,回来还要整理调查材料,经常到深夜,星期天也不休息。

 

老一辈的编辑们,就是这样为教科书呕心沥血。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浩劫之前,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共出版了四套中小学教科书——1951年版、1956年版、1961年版、1963年版。第四套教科书使用后,按照毛主席压减课程的指示,又再度修订,但是最终没有付印使用,浩劫就开始了。

结语

回顾一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红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当初党和国家,特别是毛主席对教育、对教科书的重视程度。

毛主席说——教科书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培养接班人的大问题,不能有半点差错。

毛主席

毛主席说得对啊,真的不能有半点差错!

所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不停地摸索,不停地根据国情变化调整修正教科书的内容,为建国初期教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说实话,功不可没。

尽管,后来毛主席也发觉,全国各地教育水平发展极不平衡,靠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家统揽教科书,也有照顾不周的毛病,开始适当放开教科书出版市场。

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全国来说,特别是全国中小学教科书中仍然是实力第一,到如今也一直占据半壁江山。

但是,现在的教科书却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而且为害十年之久。不知道那些老编辑们作何感想,不知道新编辑们如何每天看着毛主席的题字而不脸红。

毛主席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的斗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这是因为资产阶级和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的影响,还要在我国长期存在。

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被资产阶级同化、洗脑、俘虏的知识分子,却大有人在。如果这些人占据了教科书出版的阵地,对下一代的教育真就岌岌可危了!

面对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人等该好好反思反思了!

1 0

新闻热图

最新文章

每周热点


|友情链接
中国食品安全网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健委 海外网人文频道 中新网 中纪委 人民网 凤凰网 新华网广西频道 广西新闻网 广西百城网 听闻广西 中国评论网 全国基层党建网

中国广西联络电话 : 13978822658 电邮: gxtoday0771@163.com 网站制作: 广西柒贰壹度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众安(北京)  统一社会代用码:9110107599685113D 京ICP备2002846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5847号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今日广西网站宣傅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与今日广西网站无关,今日广西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