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面版 本站服务 客服中心 网站地图 中文/繁體

试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内涵特色

2021-07-09 17:46
来源:今日广西

                    作者:何成学

 

摘  要:从《规划建议》的起草过程来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和人民性;从6000余字的全会公报和近20000字的《规划建议》的内容来看,从多层面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和论述,充满了中国新时代的气息;从新成果、新论断、新目标、新部署“12字”来看,集中展现了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的新内涵的创新性,其中新目标、新部署还彰显了人民性;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规划建议》中的10个新提法、10个“关键表述”来看,展现了我国未来发展走向的前瞻性;从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中所重点突出的科技、要素、安全、内需、民生、环保等六大方面领域来看,既划出了发展重点方向,又体现了人民性。

关键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会公报;《规划建议》;内涵;特色;意义;

基金项目:广西2021年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项目《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时代特点与重要意义》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何成学,男,广西灌阳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光明日报》光明理论专家,广西党史特聘专家,广西民族宗教工作咨询委员,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研究员,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办主任。

 

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的丰富内涵要求来看,不仅展现了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有利条件,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突出了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而且还集思广益提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实施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创新性、针对性、基础性和人民性的重大举措。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规划建议》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等多方面的内涵特色。

 

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和人民性

从《规划建议》的起草过程来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和人民性。正如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次建议稿起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明确提出一系列要求,强调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1]2这一层面的内涵特色集中体现在以下两大层面:

一方面是每5年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密码。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早在1953年,我国就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20年这个历史交汇点,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已编制了和实施了13个五年规(计)划。其中有以下三个时间节点值得关注,自1981年开始的“六五”计划,首次将社会发展纳入其中,名称由“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变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自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开始,审议通过五年规(计)划建议成为历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自 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把“计划”改为“规划”,反映了从计划经济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与此同时,我国五年规划是根据党中央建议制定,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向全社会公布实施,因而这一举措是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因此可以说,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密码”,富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另一方面是《规划建议》起草充分听取各地各方意见,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特色。在《规划建议》起草过程中,起草组组长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先后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对制定“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还开展网上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有关方面从100多万条留言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1]2。文件起草组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后,又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建议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同时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从征求意见情况看,在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的基础上,起草组根据各地各方面提出的许多好意见和建议,主要对充分总结经验、深化形势环境分析、丰富指导思想和原则、完善“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强化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更加突出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更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等十个方面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因此,这个起草过程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同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特色。

 

二、充满了中国新时代的气息

从6000余字的全会公报和近20000字的《规划建议》的内容来看,从多层面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和论述,充满了中国新时代的气息。归结起来讲,以下五大发展新要求深刻体现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充满了中国新时代的气息。

一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要求。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基于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所作出的科学判断。首先,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应当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其次,在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把发展的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位置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再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是我们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的关键之举,更需要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二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之举,既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更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首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具有“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次,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全球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逆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有甚者一些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使得传统国际循环不断加剧弱化。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地依靠国内的市场实现经济发展。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曾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再次,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早在2019年就已经突破1万美元,更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1]2,无疑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其增长的空间巨大。当然,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需要用新思维、新办法和新举措来构建。对此,《规划建议》提出了“三要”之措: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要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必须指出的是,我们要构建的新发展格局不应当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应当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既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又满足国内需求;既能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又能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是对“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定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共中央制定《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经济增长速度目标,明确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中央经过讨论研究决定,在《规划建议》中采取以定性表述为主,在国家编制规划《纲要》时在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这个过程、决定和表述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的中国政治特色。首先,从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规划建议》所描绘的“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远景目标,是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其次,也应当考虑到未来一个时期的国际外部环境中,将有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可能会成为冲击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还有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可能持续低迷。因此,我国的中长期规划目标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再次,根据中国政治制度特色和党的领导原则,党中央适时提出和制定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划建议,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时党中央的建议主要是管大方向、定大战略的。为此,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中央在《规划建议》中对“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比如对“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目标表述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2]4;对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表述为“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2]1。对于经济发展的量化目标,则建议在国家编制规划《纲要》时,可以在认真测算基础上,再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来。还应当指出的是,这次五中全会的《规划建议》,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2035年发展目标之一的“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新表述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1。这一新表述表达了从脱贫到共富的主题新变化。

四是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新表述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作《规划建议》起草稿的说明中,主要从两大方面对这一新表述新要求进行了阐述。一方面共同富裕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且更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中国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其中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到2020年期间,我们党和国家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新时代,全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在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就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正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1,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中又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5,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比如,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这样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地兼顾了需要和可能,从而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五是提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新内涵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我们党建党近100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还必须要指出的是,近年来,美国对我国经济贸易、科技的打压遏制持续升级,经济全球化面临重大挑战甚至倒退风险,加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重创,也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为此,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五年规划相比,“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国际环境最复杂、变化最大。这样,在“十四五”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但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正是基于上述的认识,《规划建议》设置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并从中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三、展现了新内涵的创新性和人民性

新成果、新论断、新目标、新部署这“12字”,集中展现了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的新内涵的创新性,其中新目标、新部署还彰显了人民性。根据2020年10月30日的央视新闻资料整理,这一层的内涵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3]

一是新成果:勾画“十四五”发展蓝图。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不仅谋划未来5年发展,而且还勾画未来15年蓝图。其中五年规划建议,重在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五年规划建议通过之后,还要根据建议制定五年规划纲要,重在规定具体的工作部署。可以说,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最重要成果。2021年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时期,则是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同时,“十四五”规划建议还将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勾画蓝图。

二是新论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1。不仅其中的“重要”两字,是十分重要的判断,而且“育先机”,强化了要下先手棋、抢抓机遇。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就是要为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确定性,为中国人民瞻望可以预期的未来。

三是新目标:国力强、人民富、底气足。5年之后,中国将发展到哪一步?15年之后,中国人民将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从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中都给出了答案和线索。其中用“六个新”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即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对于第二个问题则从9个方面作了描绘,即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这与三年前党的十九大曾展望的发展目标相对比,此次的提法,一方面新增了“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内涵要求,将展示出国力强和中国的深厚底气;另一方面又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2035年发展目标之一的“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新表述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1。这表达了从脱贫到共富的主题新变化。

四是新部署: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除了确立发展理念、方向思路外,还明确了发展的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对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从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十几个领域作出了全面部署,当中许多新提法令人瞩目。比如,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就是提出了中国科技必当自立自强的新要求;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领域,全会提出,要把制造强国摆在第一位,重点体现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领域,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此外,全会还提出了“全面促进消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4 “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2]5等一系列新提法、新部署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顺应了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也必将随着规划实施走进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因而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笔者在此要指出的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不仅点明了五中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而且还是解读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的重要指引。从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所作出12方面部署来看,新发展理念无疑成为新发展阶段的指挥棒,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清晰可见;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也必将贯穿始终;要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的路径正是新发展格局。因此,在新发展阶段,把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中国方向清晰、步履坚定。

 

四、展现了我国未来发展走向的前瞻性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中有很多新提法新要求,其中有以下10个新提法新要求展现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走向,彰显了前瞻性。

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表述。这次全会之前,“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对比变化,我们可以发现:之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理论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这一变化,既庄严宣告我国即将开启崭新的发展征程,又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阶段性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入。在实践上,这一变化意义极为重大,体现了我国发展准备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即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二是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继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所作出的“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论断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作了新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即新增了“重要”两字,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判断。正是基于这个重要的新判断,《规划建议》在描绘“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作中,相对应地作出了12个方面的新部署: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次全会,首次提出社会化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2]1。这对于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将起到“稳住阵脚、提振信心”的作用,还向外界释放出“中国发展脚步不会受外部局势影响”的信号。

四是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这次全会提出“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属于首次。从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人民军队诞辰,到2027年将迎来人民军队建军100周年。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这个新表述,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任务,已由过去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变成了“三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由于建军百年介于2020年和2035年之间,到建军百年的时候,我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将迈出重大步伐,人民军队也将非常强大。

五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次全会,用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2]1、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2]4等6个“新”字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更是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5年所作出的新描绘,可以说这一新描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六是九个强国”。“强国”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是一个高频词。在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的行文表述中,不仅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而且还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了科技强国,在优化升级经济体系方面提出了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交通强国。也就是说,这次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九个强国”的目标要求。这“九个强国”强国目标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一方面符合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另一方面也符合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是科技自立自强。这次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是在国家层面首提“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新要求。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在国际方面,西方大国祭出科技霸权主义大旗,企图以拒绝竞争的种种蛮横之举挤压国际合作空间,打压其他国家发展壮大的合理权益;对于国内,虽然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创新仍面临一些突出短板。因此,“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要求,既符合国际形势,更契合我国国情。这表明在接下来的“十四五”期乃至更长时期里,我国将强化硬投入、优化软环境,走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之路,以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次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比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增了“全面”二字。这表明在“十三五”期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一个都不能少;在“十四五”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将要求一个都不能少。因此,我们党在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中,首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要求,既是一个具体的目标要求,更是我们党的一个郑重承诺。

九是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0.6%[4]14,这表明已经到了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到了该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地用于“三农”的时候了。正是基于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以城带乡、工补农,推动形成城乡互补、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就是要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亦即在土地出让收益这个蛋糕里面多给农村切一块,这是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

十是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全面加强练兵备战”一词,虽然在近年来的诸报端中常见,但写入党的全会公报中则尚属首次。上一次中央提及“练兵备战”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主要是同海上维权、反恐、护航等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则是同“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已经历了从“发展”上升到了跟主权、安全同等重要的地位相关联,更必将推动军队练兵备战有一个很大的加强,进一步提升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还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专家学者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这一内涵特色做出了另一种梳理表述,即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中的10个“关键表述”展示了中国未来发展走向%[5]我们从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中的文字表述,可以梳理出10个“关键表述”,以期观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走向。

一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即“十四五”规划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的条件前提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间要达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等6个新目标。

二是“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即在将要开启的现代化新征程中,我们党提出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等9个关切未来十五年我国发展的远景目标,勾画到二〇三五年的“新蓝图”。

三是“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一准确判断,展示了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科学应变,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四是“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即将创新提高到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表明“创新”是贯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鲜明主线,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规划和目标的制定是立足未来、创新发展的突出表征。

五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走向的“最新风向标”,也意味着我国将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六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即在过去五年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面向未来,则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七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到5年后的2025年我国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成效显著,到15年后的2035年则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从而描绘出了绿意盎然的美丽中国。

八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即在“十四五”时期将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同时还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是“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即针对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所伴随着一系列经济社会风险和不确定性,将采取系列有力举措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亦即通过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以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十是“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即我国对外开放将会迈出更大的步伐,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时,要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采取系列举措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比如,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等举措。这些表述生动诠释了“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互利共赢”表述语。

 

五、重点突出发展重点体现了人民性

在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中重点突出了科技、要素、安全、内需、民生、环保等六大方面领域。从时代特征来看,“十四五”时期相比于“十三五”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当前我国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外面临全球政治经贸环境正发生剧烈变化的重大挑战,对内则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下一步发展目标亟待进一步明确。这是基于此,我们党对“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设定上,既有立足短期的五年规划,又有着眼15年之后的2035年远景目标。与此同时,“十四五”规划同以往的最大不同还在于GDP增速目标考核的淡化,以进一步强调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次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中并未出现有关GDP数字目标的量化表述。比如,“翻一番”,2020年不设GDP增速目标的做法很可能会延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意味着“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将得到继承和强化,使用其他能够全面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考核指标代替GDP增速,比如,就业、研发投入、环保、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由此可以说,从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对相关内容的概括来看,将“十四五”规划划出了重点,亦即“十四五”期间的主要发力方向定在科技、要素、安全、内需、民生、环保等六大方面[6]

一是突出强调科技、创新的核心增长动能地位。“创新”一词在全会公报6000余字中共出现高达15次之多,在约2万的《规划建议》中则更是出现高达47次之多。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强调,构建科技攻关举国体制,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等系列重大举措,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在“十四五”期间,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等领域将成为主攻方向。

二是强调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一方面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另一方面要素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将进一步变革生产方式。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数据资源、以及与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相融合,将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比如,加快人工智能替代劳动力成为新生产要素,数字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已经促进各个行业新业态的出现,如社区零售和“无接触零售”、金融科技开放平台、智能城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未来颇具发展前景;加速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深度扩散,提升经济社会创新速度,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占GDP比逐年提升,2019年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超过36%,据进一步预测,到2025年占比将过半,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7]

三是高度重视统筹安全和发展。面对近年来美国对我国经济贸易、科技的打压遏制持续升级,以及今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及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安全”对于“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对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在“安全”的范畴也在不断拓展,“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之下,金融安全、产业链安全成为重中之重,未来将全力打造关键领域全产业链的自主格局,以打破西方国家对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的垄断、解决产业链布局的“卡脖子”问题。

四是“双循环”战略将贯穿始终,打造强大国内市场促消费、扩内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特别是一些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同时,我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8]。我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和外部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战略抉择。做大做深国内需求是双循环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打造强大国内市场主要是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收入差距拉大、要素流通效率不高、国产商品质量标准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可以预测“十四五”期间,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个税制度改革等必将加速推进,为消费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五是坚持持续改善民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民生”逐步超越“增长”成为首要诉求,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会公报和《规划建议》指出,当前“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将从乡村振兴、高质量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多领域发力,确保“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2]4

还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规划建议》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其中在就业方面,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收入方面,将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教育方面,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在文化体育方面,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健康方面,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使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在养老方面,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在社保方面,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上这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充分体现我们党坚持持续改善民生的行动举措。

六是更加注重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对此,全会公报强调“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9]2。《规划建议》则提出了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2]1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还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光明日报,2020-11-04(2).

[2]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 光明日报,2020-11-04(1、4、5).

[3]龚雪辉,郁振一.五中全会公报这些新提法,即将走进你我生活[EB/OL].

http://news.cnr.cn/native/gd/20201030/t20201030_525313916.shtml.

[4]范毅.我国城镇化发展新趋势[N].北京日报,2020-07-27(14).

[5]张素,李京泽.从五中全会公报十个“关键表述”观中国发展走向[EB/OL].中国新闻网.

https://www.chinanews.com/gn/2020/10-29/9325940.shtml.

[6]沈建光.从五中全会公报看“十四五”规划重点[EB/OL].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2020/2020-11/02/content_76866632.shtml.

[7]赵超.5G独立组网建设提速 中国5G显现合作共赢生态活力[EB/OL].人民网,http://tc.people.com.cn/n1/2020/1109/c183008-31924306.html.

[8]和音.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0-11-10(03).

[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20-10-30(02).

 

 

0 0

新闻热图

最新文章

每周热点


|友情链接
中国食品安全网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健委 海外网人文频道 中新网 中纪委 人民网 凤凰网 新华网广西频道 广西新闻网 广西百城网 听闻广西 中国评论网

中国广西联络电话 : 13977139777 电邮: gxtoday0771@163.com 网站制作: 广西柒贰壹度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众安(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统一社会代用码:9110107599685113D 京ICP备2002846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5847号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今日广西网站宣傅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与今日广西网站无关,今日广西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