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面版 本站服务 客服中心 网站地图 中文/繁體

弘扬“长征精神”专访 ——访中共广西区委党校何成学研究员

何成学,韦国友 (1.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2.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2021-08-26 10:04
来源:今日广西

弘扬“长征精神”专访

——访中共广西区委党校何成学研究员

何成学,韦国友

(1.中共广西区委党校,2.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创造伟大的物质文明,更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积淀形成了绵延厚重的精神谱系。为此,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90多种革命精神。其中长征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一个重要坐标,又形成了自身的精神谱系,包含了湘江战役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雪山草地精神等30多种,长征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就其具体体现及其时代要求来看,主要包括理想科学、信念坚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独立自主、唯实创新,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等五个方面。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革命精神,也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有激励前进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发展精神动力等多层面的重大意义。把长征精神融入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当代大学生则需要从内因的主观能动和外因的积极推动两个层面践行好长征精神。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长征精神;何成学;韦国友

 [专家简介]何成学,男,广西灌阳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光明日报》光明理论专家、广西党史特聘专家、广西民族宗教工作咨询委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广西行政学院)研究员、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办主任、广西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韦国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编、教授、编审。

1.韦国友(以下简称“韦”):何教授,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请您先谈谈,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革命精神主要有哪些?

何成学(以下简称“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政党一刻也离不开精神的滋养。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创造伟大的物质文明,更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需要指出的是,如今一讲到革命精神,一些人联想起的多是革命年代记忆。但这是一种不全面的理解,所以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就必须先正确理解“革命”内涵。从内涵来看,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狭义上的革命,主要是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其中政治革命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社会革命是指人们改造社会的重大变革。比如毛泽东领导人民所进行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广义上的革命,是泛指某种事物发生的根本变革,如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等,其中改革开放是最为典型最为深刻的伟大社会革命。在这一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也是一场具有新的性质和内涵的伟大社会革命。因此,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风雨征程中,积淀形成了绵延厚重的精神谱系。其中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核心的伟大民族革命精神,其具体精神形态主要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担负着开国奠基的创业重任,其具体精神形态主要有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在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其具体精神形态主要有小岗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等。

奠基于各个历史时期伟大实践中的一座座精神丰碑,犹如历史链条,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串接起来,就形成了绵延厚重的精神谱系。近年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正在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研究这个课题。据不完全统计,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主要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王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劳模精神、探月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90多种[1]

还需要指出的是,革命精神作为一个精神结构或精神系统,是有其体系和层次的,亦即革命精神观是有其具体的精神要求和价值要求的。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来理解:一是革命精神的目标指向或目标要求,即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二是革命精神的服务对象要求,即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亦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三是革命精神的实践层面要求,即艰苦奋斗的精神(处于逆境中的要求)、开拓创新的精神(处于顺境中的要求);四是革命精神的主体层面的要求,即独立自主的精神(相对于主体自身的价值要求)、无私奉献的精神(相对于他者的价值要求)。这四个层面要求组成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

中国革命精神谱系,是百年党史的精神图谱,更是我们党不断成长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因密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赓续相传,彪炳史册;奋进新时代,党的精神谱系烛照未来,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时代光芒。

2.韦:您关注中国革命史多年,特别是对红军长征有深入研究,成果不少。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重要精神之一,它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何: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六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一个重要坐标,而且形成了自身的精神谱系。韩洪泉、陈宇、郭玉梅等专家学者就提出了“长征精神谱系”“长征系列精神”“长征子精神”等概念。其中国防大学专家韩洪泉认为,长征精神谱系中的精神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在内容上互为补充,构成了长征精神谱系的一个个具体坐标,是长征精神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展开。长征精神谱系中已经各地各级政府或专家学者明确提出并进行过相应宣传或研究的长征子精神,已有三四十种[2]。比如,长征精神内涵系列主要有长征独立自主精神、长征英雄主义精神、长征担当精神等;长征重要会议系列主要有通道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苟坝会议精神等;长征重要战斗系列主要有湘江战役精神、强渡大渡河精神、六盘山精神等;长征重要行动系列主要有雪山草地精神、会师精神、西征精神等;长征重要人物系列主要有毛泽东精神、朱德精神、长征女红军精神等。

长征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需要指出的是,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可以有不同的归纳、概括。比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学者认为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3]军事科学院的专家们则认为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忘我牺牲精神;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创新精神。”[4]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70、80周年大会上分别对伟大的长征精神也曾做过精辟论述。其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凝练地总结了长征精神五个方面的深刻内涵:“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5]与此相对应,长征精神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体现及其时代要求:一是理想科学、信念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二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三是独立自主、唯实创新,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经典范例;四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五是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新型的人民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同时,伟大的长征也是震惊世界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伟大的长征精神也因此成为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至高无上的人类精神。正如军旅作家王树增少将指出:“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的丰碑。”[6]因此,长征精神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从当年跟随中央红军长征的德国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朝鲜人毕士悌(原名金勋)、越南人洪水(原名武元博)、红二方面军进行部分长征的瑞士籍英国传教士薄复礼(原名勃沙特),到千里迢迢来陕北记录长征的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史沫特莱,从1980年代重走长征路的美国著名记者兼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到今天仍在这条路上跋涉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各种初衷而开始关注长征的外国人在走近这段历史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其中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赞誉长征是20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将军认为相当希腊人的大撤退,红军长征是一次更加雄伟的壮举;以色列老军人武大卫曾说,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可以说,80多年来,长征文化国际传播从未间断。正如美国友好作家哈里森所说,红军长征“证明了正义无挡的世界客观规律,证明了人类的精神一当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7]因此,中国长征精神早已无国别、政见、教派之分,蕴藏着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属于中国精神,更属于至高无上的人类精神。为此,习近平精辟地指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人类史诗。长征迸发出来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间,跨越民族,是人类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8]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正因如此,新时代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3.韦:长征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有什么现实意义?

何: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全国多地掀起红色文化旅游的热潮。其中的长征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最为宝贵的革命精神之一,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有多层面的重大意义。

一是长征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进力量。长征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就长征本身而言,这段历史早在它胜利结束之际已经定格。但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仍在继续,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就是长征历史的自然延续,更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新一轮长征。在这一意义上,“新长征”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亦或特殊象征的历史名词。“新长征”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一种代称和象征。比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9]习近平在新时代指出,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长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各领域诸多现象的一种寓意和代指。比如,共青团中央于1979年开创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这个奖项,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青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新长征”这一词语在经济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其中中国女子排球队就曾在1981年荣获“全国新长征突击队标兵”,张海迪、邓亚萍、许海峰等英模人物先后荣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新时代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陈贞就曾获上海市卫生局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新长征”更是我们在新时代续写历史再创辉煌的一种使命担当,成为时代需求的有力回声、事业前进的充沛动力。当前,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我国已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些都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正如习近平所指出,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10] 

二是长征红色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红军长征活动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更成为成红军长征途经地区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红军长征在广西、宁夏、甘肃、青海、湖南、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等民族地区活动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广西的湘江战役旧址、贵州的遵义会议旧址、四川的“爬雪山过草地”、青海的红军沟革命遗址、宁夏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等等,丰富了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打响了民族地区的红色名片,为发展民族地区红色旅游注入了活力。实践证明,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迈向全面小康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全面振兴乡村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可从一系列数据组中得到充分的说明和印证:据《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显示,2016-2018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其中2018年四川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亿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超过500亿元;广西的红色旅游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员3.2万人,间接就业人员14万人;贵州习水县2018年“春节”假期,仅土城红色文化旅游综合收入就达9844.48万元;甘肃会宁县聚合了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城市的牵手,2017年旅游综合收入21.9亿元。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编研的《2020-2025年中国红色旅游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数据显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累计已达51.7亿人次,红色文化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1.35万亿元;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直接就业130.6万人,间接就业510万人。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全国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据携程旅行网6月23日发布的《2021上半年红色旅游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红色旅游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倍;“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乡村民宿”等相关的关键词在平台上拥有极高的热度,其搜索热度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201%、137%和95%。据《中国经济导报》报道,红色旅游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的江西瑞金的战略支柱性产业,2019年瑞金市接待游客1831.2万人次,同比增长35.5%,旅游总收入101.7亿元,同比增长45.2%。其中,红色旅游人次占比达到80%,红色旅游收入占比达到了86%[11]

三是红军长征精神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动力。战争年代,我们党和红军依靠这种长征精神在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粉粹了敌人围、追、堵的罪恶阴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在广西考察调研中强调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传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重要的是把这种精神转化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软实力,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各地要立足新的起点科学确立本地的发展定位,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出新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和举措,就是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旅游发展要求,加快“十四五”红色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进程,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旅游发展理论,持续推进红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4.韦: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和践行长征精神?

何: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是理想信念永远不变。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在长征时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理想信念,所以新时代的大学生仍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把长征精神融入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可以熟知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更好理解革命斗争的艰难;另一方面,结合长征历史、长征故事等将精神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从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伟大长征精神在实践中也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无数英雄模范继承长征精神,不断书写着感人篇章。需要指出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但长征精神的引领作用不会在当代大学生中自动形成,需要从内因的主观能动和外因的积极推动两个层面践行好长征精神

从内因的主观能动来看,当代大学生应当采取四大方面的举措增强践行好长征精神的主动性。

第一,一了解两铭记之举。“一了解”就是要先了解长征精神内涵的主要表征,那就是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两铭记”就是要始终铭记长征那英勇的足迹以及伟大精神,重要的是要通过回顾历史激发斗志,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意,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安定团结的生活局面;就是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第二,培养三种精神之举。一是要培养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当年红军将士大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就是靠着英勇顽强、前赴后继,压倒一切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战胜重重困难,取得了胜利。当代大学生缺乏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以培养出百折不挠的乐观主义精神。二是要培养艰苦奋斗精神。任何辉煌业绩都要通过艰苦奋斗去创造。当年红军在长征中,既要同围追堵截的数十万国民党军进行军事斗争,又要同党内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思想作斗争,还要同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艰难困苦考验了红军,铸就了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和平年代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缺乏艰苦环境锻炼和艰苦奋斗的体验,更需要教育自己发扬长征精神,敢于正视困难,不怕吃苦,顽强拼搏,迎接挑战,更要勇于到基层和贫困艰苦的地方去就业创业,以顽强斗志和知识能力,开创新事业,作出新贡献。三是培养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长征精神就是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万众一心、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我们的一些当代大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民族意识淡薄,这与当代大学生要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存在极大差距,需要有红军将士的那种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团结协作、万众一心的精神,需要有红军将士的那种“手足情、同志心”,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精神。

第三,践行务实之风。长征精神看起来很远,但实则很近,就体现在我们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当中。因此,当代大学生在弘扬长征精神要坚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学习上要做到勤奋进取,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实践锻炼,学以致用;在个人生活上要做到艰苦朴素,不盲目攀比,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个人生活;在集体生活上要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热心帮助和关心身边的同学,让同学觉得有你的存在让大家感觉到幸福。

第四,以榜样的力量励志。当代大学生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赓续长征精神,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梦想之风帆。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发扬长征精神,保持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不畏惧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在日常生活中要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的宝贵财富,重要的是弘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脚踏实地,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

从外因的积极推动来看,弘扬长征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需采取有效、适当的方式来进行[12]

第一,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长征精神。要弘扬长征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必须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要突出长征精神在教化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让长征精神入教材、入课堂、直至进入学生头脑,使长征精神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利用丰富的历史知识、时代发展的新成果、采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向学生展示红军指导员宁死不屈的精神,展示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以渲染学生,加深其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进而继承发扬,坚定理想信念。需要指出的是,高校教师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要把提高教师队伍思想素质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首位。只有教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做教书育人的典范,才能有效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第二,要营造良好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长征精神。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具有“教人”“育人”“化人”的功能作用。同时,由于高校学生实行的住宿制,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革命文化精神更应该融入到校园文化中。重要的是用采取多举措把长征精神所体现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每一位同学了解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一是要依托高校校园文化,多维度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活动,营造长征精神的实践教育氛围。二是要强化大数据的引领能力,借助新媒体渠道(微博、微信、革命文化教育网站),塑造长征精神的驱动作用。三是要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利用特色革命文化教育资源,打造长征精神的学习品牌活动。

第三,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作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长征精神。培育理想信念既是理论工作,更是实践工作,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知”与“行”的统一。重要的是利用长征沿途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组织当代大学生重走长征路、参观红军烈士碑园、拜访老红军以及他们的亲人,开展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教育当代大学生对长征的认识,使当代大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为今后踏入社会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李  鹃.精神谱系点亮奋进路[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06-17(2).

[2]韩洪泉.长征精神谱系述论[J].苏区研究,2019(4):23.

[3]徐  冉.以“新长征精神”助力“中国梦”[N].海安日报,2016-10-24(4).

[4]褚  杨,关  冷.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N].南宁日报,2016-10-19(11).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47.

[6]王树增.长征(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4.

[7]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5(序言).

[8]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N].人民日报,2016-10-22(2).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0:54.

[11]程  晖.江西瑞金:为民情怀永赓续,红色旅游向阳开[N].中国经济导报,2021-07-01(30).

[12]李淑琴,赵洪武.弘扬长征精神与培育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浅析[J].理论观察,2017 (9):123.

0 0

新闻热图

最新文章

每周热点


|友情链接
中国食品安全网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健委 海外网人文频道 中新网 中纪委 人民网 凤凰网 新华网广西频道 广西新闻网 广西百城网 听闻广西 中国评论网

中国广西联络电话 : 13977139777 电邮: gxtoday0771@163.com 网站制作: 广西柒贰壹度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众安(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统一社会代用码:9110107599685113D 京ICP备2002846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5847号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今日广西网站宣傅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与今日广西网站无关,今日广西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