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面版 本站服务 客服中心 网站地图 中文/繁體

南宁市体育强市工作成绩显著

2021-12-03 18:57
来源:今日广西

       12月2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在南宁国际会展新闻中心举行南宁市体育强市工作新闻发布会,向来自广西区内外媒体单位记者通报了南宁市体育强市工作的基本情况。南宁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豫,南宁市体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莫树森,南宁市体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高翔,南宁市体育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党组成员甘前岭,南宁市体育局二级调研员周奎文等领导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南宁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豫介绍了南宁市体育强市工作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南宁市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办好“百项便民设施”“百场利民健身活动”“百场亲民体育赛事”“百场惠民体育培训”为轴线,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位一体”、齐头并进,努力为全市体育“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南宁市建设体育强市的第一年,南宁市体育局围绕南宁体育“12345”工程总轴线,协同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南宁市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美好生活的需求;全面落实竞技体育强基工程,南宁籍运动员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不畏强手、团结拼搏,获得2金1银3铜(广西体育代表团共获得7金7银8铜)的优异成绩,为重振广西体育雄风贡献南宁力量;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截至2021年11月,全市体育产业项目获得国家级荣誉15个,自治区级荣誉43个,成功打造自治区星级体育综合体12家,在全区名列前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还推出“百项便民设施”“百场利民健身活动”“百场亲民体育赛事”“百场惠民体育培训”活动,年内均全部完成。

为民办实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积极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南宁市体育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建设,进一步构建了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目前,市本级已完成至少配建1个大型全民健身中心、1个大型体育公园、1个2万座以上的体育场、1个3000座以上的体育馆、1个游泳馆、常住人口每万人0.5块足球场等目标,各县(市、区)也完成了有关建设任务。大力推广“体育治未病”“运动是良医”等科学健身和健康理念,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今年在全市随机抽取9600人作为样本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同时,聘请专家团队定期为市民提供身体体质健康状况评估、运动和饮食建议指导及慢性病干预、健身指导讲座、幼儿不良姿势评估与纠正等服务,南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年内为近3000名群众免费提供体质监测,累计出具运动处方12600多份。构建预防、治疗、康复的健康服务体系,推进“体卫(体医)”融合发展。
       不断丰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年内制定并印发《南宁市落实<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实施意见>任务清单》,明确了南宁市体育局市在建设体育场地方面的目标、计划,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同时,积极推进《南宁市辖区城乡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有机衔接水利、交通、旅游、教育、农业、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规划,提高现有土地资源使用率,有效增加体育设施配置。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自治区级和南宁市级为民办实事全民健身工程项目。积极申请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及奖励资金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提高大型体育场馆使用率。另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7家社会性健身场馆合作设立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超额完成年内目标任务。同时, 成立“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工作专班”,积极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有效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南宁市体育局举办“运动在南宁 健康过大年”2021年南宁市全民健身网络运动会、南宁市2021年“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活动、“奔跑吧广西”生态马拉松系列赛2021南宁生态半程马拉松比赛、南宁龙舟公开赛、第六届南宁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体育黄金联赛、2021年南宁市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南宁市第九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等线上线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全市全年举办线上线下县级以上赛事活动约300多项,实现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健身活动全覆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保持在46%以上。
       加快健全体育组织服务体系。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发展体育单项协会、俱乐部,年内新成立单项体育协会4个、体育俱乐部13个,目前全市共有体育协会51个、俱乐部203家;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发展,授权南宁市足球协会等14个体育单项协会开展裁判员技术等级认证,规范全市体育单项协会业务发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25000多人,超额完成每千人拥有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目标任务,实现了乡镇(街道)和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全覆盖、体育指导员全覆盖。

敢于争第一,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加快竞技体育事业发展。针对各项赛事项目设置情况,结合南宁市实际,恢复了射击项目训练,巩固举重、摔跤、游泳、跳水、蹦床、乒乓球、手球、水球、蹼泳等优势项目,积极补齐网球、男子篮球、足球、柔道、跆拳道、拳击、武术套路、体操、技巧、射箭等项目短板,努力提高田径、羽毛球、女子篮球、武术散打、艺术体操、射击等弱势项目水平,尝试推动攀岩、跆拳道品势、击剑等新兴项目发展。在今年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共有50名南宁市籍运动员获得决赛资格代表广西参赛,获得2金1银3铜的优异成绩,在全区各地市中获得奖牌数第一、总成绩第一。其中,由南宁市体育运动学校输送的运动员韦筱圆勇夺女子体操个人全能金牌,是广西女子体操继王维俭在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上夺得体操比赛女子个人全能冠军后,时隔56年再次获得该项目冠军;黄明淇在男子跳马项目中实现卫冕。两位南宁市籍运动员帮助广西体操取得了继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后时隔38年再次在同一届全运会男、女子项目上均有金牌入账的突破。
       建设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队伍。实施运动员“尖子”工程和教练员“强将”工程。通过合作共建方式,与中国登山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马山县人民政府共同签订《关于在广西马山县共建国家少年攀岩队协议》,共同培育优秀青少年攀岩项目后备人才;指导、支持南宁市体育俱乐部与自治区体育局合作共建优秀运动队。积极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优秀后备人才,今年共向自治区级体校和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226人。做好2021年度南宁市青少年运动员和基层教练员注册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注册运动员5710人,教练员423人。同时,聘请服务国家队、优秀省队和大学知名教授为教练员培训授课,进一步提高教练员实战指导、心里疏导、科学训练等水平。
      强化运动员科技保障。聘请专家团队针对竞技项目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培训授课等,进一步提高实战指导、心里疏导、科学训练等水平。依托南宁市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导中心,引进运动康复专家团队,定期为运动员开展体能训练和恢复性训练、提供保障服务和针对性的运动康复指导,确保参赛运动员能以最优的状态参赛,在运动过程中少受伤、早康复。今年以来,共为举重、田径、跆拳道、标枪、摔跤等项目的100多位重点运动员进行体能恢复训练和运动康复治疗。加强反兴奋剂宣传教育管理,组织各运动队、有关管理人员签署反兴奋剂承诺书,强调对兴奋剂的“零容忍”态度,进一步提高运动员“拿干净金牌”意识。
       做好重大赛事备战、筹办工作。一是认真备战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定期召开备战会议总结备战经验、研究备战策略,加强与其他地市交流学习,与多个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合作共建训练,组织各项目运动队参加2021年广西青少年各单项锦标赛,举办2021年南宁市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暨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南宁市代表队选拔赛、2021年南宁市少年儿童游泳U系列联赛等赛事,以赛代练实现备战目标。二是配合做好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筹办工作,成立青运村项目建设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运动员村(青运村)项目建设;积极配合自治区执委会协调落实新建(回建)场馆建设;抓紧做好我市承担的攀岩项目备战工作,目前总备战队员共70名。当前,正在谋划成立学青会南宁市执委会。

促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基础进一步巩固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体育局 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广西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与南宁市教育局共同细化工作措施,围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深化体校改革、规范社会体育组织、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强化政策保障、加强组织实施等八大重点任务,制定35项具体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印发《南宁市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广西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任务清单》。积极开展体育进校园活动,联合教育等部门开展2021年南宁市“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2021年广西“奔跑吧·少年”中小学体育系列校际联赛暨体育公益课堂进校园活动、南宁市中小学体态筛查工作等,推动体育与教育深度融合。
       市县级体校基础作用更加牢靠。一是推动示范性体校和县级标准体校建设,不断优化体校运动训练软硬件环境。今年上林县业余体育学校将完成县级标准体校建设;正在建设中的南宁市体育运动学校新校区项目投资10.9亿元,占地面积329.7亩,计划招生规模近3000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区最高规格的地级市体校。目前,项目一期所有单体已基本完成装修装饰及室外给排水工程,二期已完成体育综合训练馆主体工程70%。二是抓好基层体校运动员输送工作,横州市、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武鸣区体校均承担苗子输送、竞技体育项目备战任务;本届全运会分别夺得金、银、铜牌的运动员韦筱圆、黄明淇、玉玲珑、黄小慧、刘宇嘉均为市体育运动学校、南宁吴数德举重学校所培养输送。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特色作用更加明显。鼓励支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组建运动队,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全市共有自治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8所,南宁市级29所,其中马山县古零初级中学为我市承担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攀岩项目夺金任务的运动队培养了大量的实力选手;南宁市第一中学承担南宁市参加自治区运动会男子足球项目比赛备战任务。持续实施“双百计划”,推动全市8所体校与17所中、小学开展共建联办,实现学校课余训练与体校专项训练有机结合。
       社会体育组织补充作用更加凸出。积极引导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社会力量投入青少年竞技体育训练,利用俱乐部优势项目和设施,实现资源整合利用,补齐竞技体育训练短板,长期与南宁市鱼悦游泳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南宁市凌励乒乓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南宁润华足球俱乐部、南宁市武鸣区金武武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作,涌现出一批批优秀运动苗子。目前全市各体校共引进35家社会力量合作共建,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加强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联合教育部门制定了《南宁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星级评定工作制度》,成立市级评定小组,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星级评定,提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组织整体服务水平。

打造综合体,体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推动东盟-李宁中心、三塘智力综合体、上林马术康养基地等重点健康产业项目建设,致力打造成为带动局部体育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加强对体育企业的指导服务,今年6月,建立了服务业重点企业联络库,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的服务方式,为企业解决所需所盼。做实招商引资,积极对接万达体育、铭泰体育、乐可博星等知名企业,协调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全市体育行业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在库7家,营业收入总量为1.01亿元,同比增长25.3%。
       丰富体育产业发展业态。推动“体育+”“+体育”融合发展。开展广西体育旅游示范试点市创建工作,推荐南宁市李宁体育园、马山县攀岩小镇申报2021年度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支持各县区根据当地传统节庆活动和特色自然人文资源举办体育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持续打造“一地一品”。鼓励体育企业、协会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开展户外拓展等多种主题形式的游学、研学活动,发展青少年运动培训业态。充分发挥“体育+互联网”的强大作用,不断完善运动绿城App功能,目前可实现信息发布、赛事报名、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地图搜索、导航、场地预定等,并已开通同名微信公众号,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公共体育服务。
       完善体育综合体扩大体育消费。进一步丰富南宁市李宁体育园、会展城·体育汇、万达茂、吾悦广场、五月汇运动街区、柳沙体育公园等体育综合体功能,创新打造鱼悦泳速体育综合体、136营地等新一批体育综合体项目,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通过举办线上体育产业博览会及线上线下赛事活动、鼓励体育场馆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发放消费券等形式,丰富线上线下体育产品供给,扩大体育消费。目前,全市体育从业机构7895家,实现总产出约133.48亿元;年内新增体彩销售网点256个,全市共有1087个销售网点,体育彩票累计销量近8亿元,为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完善执法模式,将体育行政执法纳入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范围,将5项行政处罚事项依法依规委托给南宁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开展,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年内开出6张行政处罚通知书,进一步规范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场所,提高体育市场管理服务水平。( 黎 坚)

 

 

责任编辑 田 雨

1 0

新闻热图

最新文章

每周热点


|友情链接
中国食品安全网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健委 海外网人文频道 中新网 中纪委 人民网 凤凰网 新华网广西频道 广西新闻网 广西百城网 听闻广西 中国评论网 全国基层党建网

中国广西联络电话 : 13978822658 电邮: gxtoday0771@163.com 网站制作: 广西柒贰壹度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众安(北京)  统一社会代用码:9110107599685113D 京ICP备2002846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5847号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今日广西网站宣傅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与今日广西网站无关,今日广西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