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恭城油茶:千年非遗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今日广西南宁电 “恭城油茶喷喷香,一天回来喝三碗,也有茶叶也有姜……”这首在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老少皆知的民谣,道出了恭城油茶的风味。恭城油茶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瑶族油茶习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月9日,在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上,恭城油茶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品牌典型案例。

2025年5月9日,恭城油茶企业参与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的展销活动。
从火塘边的待客礼仪到联合国非遗名录,从家庭作坊到百亿产业蓝图,近年来,恭城将油茶产业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民收入的特色重点产业,大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2024年,恭城油茶全产业链年收入突破45亿元,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8.5%,成为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鲜活样本。
活态传承 让千年茶香浸润时代脉搏
清晨的恭城瑶寨,炊烟与茶香一同升起。年过七旬的赵阿婆手握茶槌,在铁锅中反复捶打茶叶与生姜,金黄茶汤翻滚间,千年技艺的脉络清晰可见。“过去年轻人觉得打油茶土气,现在他们举着手机直播,说这是‘瑶族功夫茶’。”老人的笑声里,藏着非遗传承的变迁密码。
恭城构建起“县—市—自治区—国家”四级非遗传承人梯队,截至2024年底,全县拥有各级非遗传承人63名,其中国家级1名、自治区级2名,计划三年内将传承队伍扩大至100人以上。

瑶族老人传承油茶技艺(恭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恭城民族中学的劳动实践课上,学生们围坐一堂,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捶茶技艺。“手腕要稳,力道均匀,才能打出茶汤的醇香。”学生们专注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2024年,全县开展“油茶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油茶技艺劳动课、油茶文创美术课和茶俗音乐课。学生们创作的油茶主题手绘明信片、创编的《请到我家喝油茶》瑶族舞曲,成为校园文化节的亮点,油茶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得到代际传承。
“90后”的孟子君是恭城一位土生土长的短视频博主,她创作的短视频有人间烟火味、有温暖的家庭亲情,收获众多粉丝,账号总播放量已过亿,置顶的打油茶视频非常受粉丝喜爱。恭城借力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拓展传播半径,2024年恭城油茶文化节期间,“打油茶”相关话题累计播放量过亿,多次冲上社交平台热搜榜。年轻创业者开发的油茶奶茶、即冲型产品,成为都市白领的“养生新宠”,非遗文化以更时尚的姿态走进现代生活。
全链升级 从“小作坊”到“大集群”
在平安镇万亩生态茶园,无人机群掠过翠绿茶垄,多光谱相机精准监测茶树长势;土壤墒情传感器实时回传数据,物联网系统自动触发滴灌装置。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恭城建立油茶原辅料订单种植体系,覆盖茶叶、生姜、花生等作物,带动农户增收。2024年,全县油茶原辅料种植面积达24万亩,其中核心茶园新增标准化种植基地1000亩。

恭城县平安镇大江村黄泥界茶场(恭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走进恭城油茶的数字化生产车间,茶叶清洗、低温萃取、无菌灌装等工序全自动运行,每天数万杯即食油茶从这里发往全国。2023至2024年,全县新增3家标准化加工企业,采用先进工艺开发原液油茶、粉剂油茶、油茶奶茶等系列产品,其中低温萃取技术使油茶保质期延长至18个月,破解了传统油茶不易储存的难题。

2024年12月16日,“桂字号”农文旅走进黑龙江推介周活动在哈尔滨举行,工作人员展示恭城油茶产品。
1800家门店的标准化革命。南宁瑶王府餐厅内,智能点餐系统根据顾客体质推荐油茶配方:胃寒者配姜汁暖胃,体湿者添薏仁祛湿。这道传承千年的“瑶族药饮”,正被赋予智慧康养新内涵。截至2024年底,桂林市油茶门店突破1800家,其中63家通过《油茶标准店评定标准》认证。南宁瑶王府、桂林新郭记等标杆门店年营收超千万元,带动全产业年收入达45亿元。
三产融合催生新业态。投资5.6亿元建设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恭城油茶)融合创新发展产业园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未来将整合研发、生产、冷链物流等功能,推动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在茶旅融合园区,游客可体验采茶制茶、非遗捶茶技艺及瑶族茶俗文化,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品牌出海 从瑶乡火塘走向世界餐桌
2024年意大利帕尔马国际茶文化展上,恭城油茶展台前排起长队。速溶油茶冲泡出的金黄茶汤,让欧洲客商品尝到“东方神秘味道”,吸引多国采购商洽谈合作。同年,恭城油茶亮相中国—东盟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产销对接会等十余场国内外重点展会,与多个国家的客商达成合作意向。“油茶不仅是饮品,更是中国文化符号。”恭城油茶协会会长宁少可表示。

外国友人体验打油茶(恭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依托桂林市“桂品出海”战略,恭城油茶与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新零售平台建立合作,推动即食油茶、便携装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重点城市消费市场。跨境电商方面,产品入驻天猫、京东全球购等平台,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同比增长38.5%。
在2024年桂林艺术节非遗体验区,法国游客皮埃尔体验捶茶技艺后感叹:“这像一场充满韵律的舞蹈!”恭城通过长桌宴、茶俗展演等形式增强文化传播力。同年12月,“油茶飘香远 情暖大湾区”活动促成恭城9家企业与粤港澳企业签约8000万元,探索“早茶+油茶”消费场景融合。
创新驱动 破题产业化发展的时代答卷
站在产业化转型的十字路口,恭城以系统性创新思维推进产业升级。由政府部门主导编制涵盖种植、加工、服务等环节的12项全产业链标准,攻克传统工艺标准化技术瓶颈。在核心产区试点推行茶园数字化管理系统,稳步推进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实现全流程可管控、可追溯。在非遗文化产业园内,手工捶打核心技艺与现代化生产线并行:前端由非遗传承人示范捶茶力道与节奏,后端通过传感器量化参数,实现“手工基因”的工业化转化。
2024年,恭城县投入300多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技艺传承、门店标准化升级和电商渠道建设,构建起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借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的国际合作机遇,瞄准东南亚康养市场,立足油茶食药同源的养生特性,寻找油茶出海的突破口,推动跨境供应链体系建设。同年8月,恭城县出台加快推进恭城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三年内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当标准化生产线保留住手工捶打的烟火气,当速溶油茶香飘国际展会,恭城这座瑶乡小城正在用“非遗+”的探索,让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在产业振兴中实现价值升华。
责任编辑 田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