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面版 本站服务 客服中心 网站地图 中文/繁體

多机构联合考察陆川文旅资源 共促康养示范基地与非遗保护

2025-09-01 09:55
来源:今日广西

今日广西玉林讯(吉文佳 张冰冰)   2025年8月30日‌广西大数据技术学会、广西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保护发展协会、前沿(生命科学)项目组、大国品牌(广西)传播中心、众安创品牌社区工作融媒体部组成专项考察组,赴广西陆川县开展文旅资源调研。在‌原陆川县原文旅退休干部姚明仿陪同下,考察组深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谢鲁山庄‌及‌三百年历史的乌石土法酱油基地‌,旨在推选康养示范基地、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资质,并推动地理标志产品登上国家级平台‌北纬30度。

百年庄园与古法工艺

谢鲁山庄:岭南文旅瑰宝‌考察组详细调研了占地近480亩的谢鲁山庄。作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大私人庄园之一‌,其建筑依山而建,融合苏杭园林精髓,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回廊曲径通幽达5千米,展现了民国时期岭南建筑的独特美学‌。山庄原名“树人书院”,由国民党少将吕芋农于1920年始建,历时7年完工,现存主体建筑5处、亭台8座,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旅局退休干部姚明仿(原旅游局党组书记)的详细介绍下专家组一致认为,其清幽环境与深厚人文底蕴契合‌老干部康养基地‌的生态与文化需求‌。

‌乌石酱油:非遗活态传承典范‌乌石酱油因产于广西陆川县乌石镇而得名,其采用古法酿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大约在300年前,一位从福建流落至乌石镇定居的夏姓农家女子,偶然发现将黄豆与糖水共煮并静置后,会散发出独特香气。经过无数次尝试与改良,终于研制出这种味道甘甜、风味独特的酱油,而这一宝贵的酿造技艺也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周末,我们循着制酱人陈氏的工序探访,从汲水到成酱,这部写在陶瓮与阳光里的酿造史,原是陈家几代人一本关于坚守的典籍——汲水秉持澄澈初心,选豆怀揣赤子之诚,配比坚守分寸之道,发酵耐住岁月煎熬,成酱经受本真检验,方能酿造出历久弥新的清透醇香。

考察组观摩了古法酿造工艺。该酱油以‌非转基因黄、黑大豆‌为原料,经露天发酵、陶缸陈酿等工序,完整保留了传统技艺。协会专家指出,其工艺具备申报省级非遗的独特价值,并建议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生产溯源体系,强化品牌可信度‌。

三大目标赋能乡村振兴

考察组明确了后续工作的核心方向:向上级机关‌康养示范基地申报‌:依托谢鲁山庄的生态资源与文化积淀,联合中医药文化发展研究保护协会开发“药膳养生+园林疗愈”特色康养项目‌;‌非遗与地理标志双认证‌:推动乌石酱油纳入广西非遗名录同步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借助大国品牌传播中心的平台资源扩大影响力‌;‌文旅融合数字化升级‌:广西大数据学会将协助构建“云游庄园”数字展厅,实现文化遗产的沉浸式展示与推广‌。

多方协作共筑发展蓝图

大国品牌(广西)传播中心‌主任潘超平表示,将联合广西民族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把谢鲁山庄列入“品牌助力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联动东盟药膳博览会平台扩大国际曝光‌;有望‌中医药文化与保护发展协会‌拟将山庄药植资源纳入广西药膳文化创意大赛素材库,促进产学研融合‌;

‌姚明仿说,他将会尽努力协同陆川县将统筹文旅、农业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确保康养示范基地申报与非遗保护同步落地‌。此次考察标志着陆川文旅资源开发进入多元协同新阶段。通过‌文化赋能、品牌增值、科技助力‌,百年庄园与古法酱油工艺将成为撬动地方振兴的重要支点。

0 0

新闻热图

最新文章

每周热点


|友情链接
中国食品安全网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健委 海外网人文频道 中新网 中纪委 人民网 凤凰网 新华网广西频道 广西新闻网 广西百城网 听闻广西 中国评论网 东盟资讯网 东盟新闻周刊

中国广西联络电话 : 13377111831 电邮: todaygx@163.com

©版权所有 今日广西网 战略合作单位:爱国工程研究院、贵州爱国教育研究院、爱国品牌事业发展中心、大国品牌(广西)传播中心、广西大数据技术学会、广西中医药文化保护与研究发展协会  京ICP备2002846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5847号

今日广西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todaygx@163.com,我们将在当日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