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农业省级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国防农业省级公司需以系统思维构建闭环管理体系,紧扣“政治-功能-责任”三维目标,通过战略解码、业务攻坚、风险防控与协同考核,实现“平时稳供给、战时保打赢”的双重使命,为国家安全与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国防农业作为“国家安全隐性基础设施”,是衔接粮食安全与国防安全的核心纽带,承担着“平时稳供给、战时保打赢、灾时能应急”的多重使命。省级公司作为国防农业战略落地的关键枢纽,必须以系统思维统筹各方工作,在战略执行、合规风控、协同联动与考核评估中构建闭环管理体系,为国家安全与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一、锚定战略定位:明确省级公司工作核心要求
国防农业省级公司的工作开展需紧扣国家战略导向与区域实际需求,确立“三维一体”的核心要求。政治维度上,需深度对齐《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部署,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与国防需求深度绑定,把红色文化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融入生产实践。功能维度上,要构建“平急结合、军民融合”的保障体系,既保障日常粮食稳定供给,又具备应急物资快速调配、农业设施国防转化的实战能力,如湖南军粮系统的应急供应模式与黑龙江农垦的无人机跨界应用。责任维度上,需兼顾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通过产业布局带动农民增收、退役军人就业,实现“安全保障+民生改善”的双重目标。

二、深化战略执行:构建业务落地闭环体系
战略落地的关键在于打破“规划与执行两张皮”的壁垒,通过系统化拆解与精细化管控实现从蓝图到实践的转化。
(一)分层解码战略目标
采用“集团-子公司-部门-岗位”四级穿透体系,将省级公司战略拆解为可执行的具体任务。在省级层面,聚焦3-5项“必赢之战”,如“智慧农业基地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网络构建”等核心任务,并设定量化指标,如“农业科技装备普及率提升至80%”“1小时应急物资圈覆盖率达90%”。在基层层面,运用OKR工具将重点工作细化至岗位,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与交付标准,形成“战略-战役-任务-动作”的完整链条。
(二)聚焦关键业务落地
围绕全产业链布局推进实践攻坚:在生产端,建设“四个中心、五个基地”标准化体系,推广航天育种、数字农业等技术,夯实产能基础;在储备端,参照“一带一路”农产品储备中心模式,优化仓储布局与轮换机制,确保物资安全;在转化端,推动“农业设施国防化”改造,实现农用设备与应急装备的双向适配。同时建立“会前筹备-会中研讨-会后落地”的战略解码机制,通过头脑风暴、共识投票等方式凝聚执行合力。

三、筑牢风险防线:完善合规管理与防控体系
国防农业涉及国家战略资源与公共利益,必须以法治思维构建全方位风险防控屏障。
(一)健全合规管理架构
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将合法合规性审查作为重大决策的前置程序,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 。建立法务、风控、财务、审计等多部门协同机制,对采购招标、资金使用、仓储物流等关键环节实施全流程管控,严防控股不控权、资金流失等风险。
(二)聚焦重点风险防控
针对行业特性建立分类防控体系:在政策风险方面,动态跟踪军民融合、农业补贴等政策调整,确保业务方向与国家要求一致;在运营风险方面,通过数字化监控平台实现对粮食储备量、质量及物流状态的实时监管,防范损耗与安全事故;在法律风险方面,定期开展案例警示教育与制度宣贯,提升全员合规意识,压减纠纷案件增量 。

四、凝聚发展合力:强化协同联动与考核评估
省级公司需打破内外壁垒,通过高效协同与科学考核激发组织活力。
(一)构建多维协同机制
在内部,推行“部门联动考核”模式,将生产部门的“准时交付率”与采购部门的“物料齐套率”、质量部门的“检验合格率”挂钩,实现从“部门最优”到“整体最优”的转变。在外部,建立“政府-央企-科研机构-退役军人”协同网络:对接军方需求优化供给标准,联合高校院所攻关技术难题,依托退役军人创业平台强化人力支撑,形成多方联动的生态体系。
(二)完善考核评估体系
建立“战略导向+数据驱动”的考核机制:将关键战役完成情况纳入子公司负责人任期考核,权重不低于30%;设置“战略突破奖”“应急响应奖”等专项激励,激发创新动力。实施常态化跟踪评估,通过月度经营分析会对照进度、季度复盘会动态调整,借助数字化平台生成战略执行仪表盘,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可溯。同时将农民增收、就业带动等社会效益指标纳入评估体系,彰显国企社会责任。
国防农业省级公司的发展之路,既是践行“强国必先强农”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守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担当。通过明确战略要求、强化执行落地、筑牢风控屏障、凝聚协同合力,必将打造出“平时强产业、急时保安全”的国防农业标杆,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注入坚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