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课堂 匠心铸就成长
——灵川县第一片区 2025 年秋季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圆满落幕
今日广西桂林讯 金桂飘香的十一月,灵川县第三中学六楼录播室里灯火通明、掌声频传。11 月 3 日,由灵川县教学研究室主办、灵川三中承办的第一片区“新课标·新教材·AI 赋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在此隆重举行。来自片区五所学校的 6 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经过一天紧张而精彩的角逐,灵川三中黎羽、吴晓莹两位老师分别以总分第一名、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夺得一等奖、二等奖,黎羽老师将代表第一片区出征县级决赛。赛场内外,AI 技术与英语课堂的深度融合成为最亮眼的风景,也标志着我片区在新课标落地、课堂转型之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精心筹备:片区联动搭平台
为落实《桂林市教育局关于开展 2025 年全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廖春兰组长早在 10 月初便牵头成立赛事工作群,制定详实方案:从课题范围、评价量表到设备调试、应急预案,均逐一落实。10 月 31 日下午,14:30—16:00 的“课件拷贝与设备磨合”时段,古老师提前开启六楼录播室、微格教室两间同步备用机房,全程陪伴选手试课件、测 AI 软件,确保比赛日“零失误”。灵川三中英语组更自发成立“技术服务队”,为大赛的圆满成功付出努力。
赛场直击:AI 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比赛分“40 分钟现场课”与“5—8 分钟 AI 案例阐述”两部分,权重 7∶3。海洋初中刘金满老师以“Roller Coaster”话题拉开战幕;灵川三中吴晓莹老师借助即梦,豆包,剪映等多个APP生成个性化对话脚本,现场使用豆包进行让孩子们和智能机器人英文对话,大镜初中秦庆娟老师利用“豆包 AI 绘图”将课文中的古代人物形象形容得淋漓精致,瞬间点燃课堂。灵川三中黎羽老师以“AI 生成微信视频对话”,把上午的赛程推向高潮,课堂生成精彩连连,评委们频频点头。


下午场同样亮点纷呈。昊阳双语实验学校谢梦宇老师听力内容用AI技能转换成视频搬进课堂,灵川五中阳高玥老师则展示“AI 作文智能批改”对比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吸引人的是 11:40 与 16:10 两个时段的“AI 赋能案例阐述”。选手们通过 PPT、短视频、现场互动,深度解析 AI 工具的选择理由、实施过程与反思。

评委声音:技术为用,育人为本
本次评委团由片区六校骨干教师组成,廖春兰组长任评委组长。赛后,廖老师用“三个度”概括亮点:一是“技术融合有深度”,课堂不再只是“PPT 翻页”,而是让 AI 成为“隐形助教”;二是“学科素养有厚度”,教师紧扣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设计任务;三是“学生参与有温度”,AI 即时反馈让“学困生”也能获得成就感。她同时提醒:“技术永远服务于教学目标,不可喧宾夺主;数据隐私、伦理安全也要同步跟进。”

荣耀时刻:砥砺前行再出发
经过量化评分与合议,最终黎羽、谢梦宇2位老师荣获一等奖,吴晓莹、阳高玥2位老师荣获二等奖,其余选手获三等奖。黎羽老师将代表第一片区参加 11 月下旬的灵川县英语教师技能大赛决赛。


 AI 赋能,匠心不止。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第一学区的英语课堂将更加智慧、更加温暖,也必将培育出更多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少年!(通讯员:廖春兰 戴莉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