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那一家”食府爱心公益开展七年 杨裕侃为市民免费赠送三万碗米粉

“真香!正宗蒲庙生榨米粉的味道!”11月10日上午10时,广西南宁市五象新区龙堤路13号好合家园七栋“那一家”食府开展爱心公益生榨米粉活动,广大市民闻香而来,在门前排起了长队。只见83岁的生榨米粉传承人颜容英将制好的米粉团放入压榨器内,一根根细细的生榨粉滑落入锅中,“快乐”地翻滚着,颜容英快速地将熟了的米粉夹入碗中,再加入肉沫、豆腐粒、花生、生菜等配料,一碗生榨米粉就做好了。市民接过生榨米粉开心品尝,大贊米粉美味独特,口感好味唇齿间,让人回味无穷…


“那一家”食府是广西南宁蒲庙人杨裕侃创办的,杨裕侃现为良庆商会副会长,他常年致力于弘扬传统美食文化,并于2016年开始每月6日在位于蒲庙的“那一家”土味馆里开展爱心公益生榨米粉活动,给居民赠送200多碗生榨米粉。之后,杨裕侃又在龙堤路13号开了“那一家”食府,并定于每月10日开展爱心公益生榨米粉活动,同样是每次给居民赠送200多碗生榨米粉。当天,爱心企业人士杨裕侃正在与往常一样热情地招呼着前来吃粉的市民,“阿婆,我帮你加多点肉!”、“阿姨,里面坐!…”很快,那一家食府的大厅里坐满了前来吃粉的市民。


“我从蒲庙来五象新区办事,顺便到‘那一家’吃生榨米粉!味道真的是好!”蒲庙人王先生贊扬道。家住蟠龙村的黄阿婆乐呵呵地说:“每个月10号,我们几个老姐妹都一起来吃爱心生榨米粉,吃完后,我们问杨老板,要不要我们帮你宣传宣传‘那一家’,杨老板摆摆手,他说他是真心做公益,我们很感动。”家住好合家园的韩女士带着母亲一起来吃粉,她们也被杨裕侃的爱心所感动。


采访当中,记者见到了那一家食府正在忙着制作传统生榨米粉的爱心人士老板杨裕侃本人。他介绍说,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着汉、壮、苗、瑶、侗、京、彜、毛南等多个民族,其中壮族是最多的少数民族,生榨米粉就是壮族的一种传统美食。生榨米粉绝对算得上是南宁粉界的代表,在南宁扶绥、马山、崇左、上林、蒲庙等地都有生榨米粉,但最传统的还属蒲庙生榨米粉。


蒲庙是广西南宁市邕宁区的一个古镇,清朝雍正年间就以盛产优质蔗糖而闻名。蒲庙生榨米粉至今还保留传统的制作工艺,精髓在于“生榨”二字,就是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米浆发酵,待飘出酸酸的味道就发酵好了,整成团,聪明的人们用杠杆原理制作了榨粉机,将发酵好的粉团放入特制的压榨机里,用手一按压,一条条白白的生榨米粉滑落在沸腾水锅里煮熟,正宗蒲庙米粉的主角-生榨米粉就制作好了。


想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蒲庙生榨米粉,标配的三样配菜必不可少:大头菜碎、猪肉末、豆腐干,再浇上猪骨熬制的靓汤,大头菜碎、猪肉末、豆腐干、葱花、香菜、炸花生米漂在碗上面,一碗生榨米粉就做好了,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酱油膏、柠檬酸等。米粉口感爽滑带有自然发酵的酸味,开胃解腻,在春夏秋冬的四季里来一碗干捞的生榨米粉再合适不过。


杨裕侃继续介绍说,南宁老邕宁蒲庙最传统的美食就是生榨米粉,这里的生榨米粉味道独特,享誉邕城。蒲庙人古朴大气,好客热情。我作为蒲庙人,希望更多的人能吃到纯手工制作的生榨米粉,因此坚持在我的“那一家”两家餐厅开展公益爱心生榨米粉活动。11月10日是我开展爱心生榨米粉的第120场活动,我自掏腰包已为市民送出生榨米粉3万碗。接下来,我将继续开展爱心生榨米粉活动,并希望从‘那一家“做起,让爱心榨粉成为南宁名片,就像礼让斑马线那样简单,使更多的市民受益。

杨裕侃呼吁:未来希望有更多有爱心的餐饮企业参与进来,使爱心米粉成为南宁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中国绿城南宁的城市形象添砖加瓦。 (通讯员 韦昭叔)
责任编辑 田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