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第一二五师炮兵团战斗简史
陆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炮兵团,属师属炮团,史上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五零五团,是一个具有辉煌战斗历程的团队。
一、我团所在部队的前身是东北抗日联军著名的杨靖宇支队。
追朔一二五师炮兵团历史,最早可追朔到东北抗日联军著名的杨靖宇支队。1948年3月31日,该支队编入新组建的东北野战军第14师,同年11月,又将东北野战军第12、14、14师改为42军第124、125、126师,先后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安阳战役、新安战役、豫西伏牛山剿匪。部队虽然没参加渡江战役,而于1950年2月,奉命调往东北,在齐齐哈尔北大荒从事农垦,准备集体转业。恰逢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我团所在的42军,作为当时守护祖国北疆的唯一战斗机动部队,成为志愿军首批入朝参战部队之一,并于1950年10月16日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
二、我团是在抗美援朝极其严酷的战场环境中,重新组建和扩编的英雄部队。
我团所在部队42军第124.125.126师进入朝鲜后,先后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和反秋季攻势等作战。在朝鲜历时二年零九个月,先后与美陆战7师、美骑1师、美步3师、24师、25师、韩首都师、韩3师、8师交锋作战,历经大小战斗462个回合,在朝鲜战场歼敌30716人。42军在朝鲜战场也一举闻名天下。1952年11月,军长吴瑞林率42军奉命回国。金日成主席亲自举行宴会为42军送行。回国路过北京,又受到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我团也正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极其严酷战场环境下,于1951年12月1日,在朝鲜伊川郡龙浦里重新组建,首先组建了山炮营,不久又扩编了榴炮营、野炮营、迫击炮营。我团在朝鲜战场扩编,时任副团长为刘尚文、政委鲁明、副参谋长郑万祥、政治部主任乔玉峰、干部处长李建国。团指挥机构为: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团队扩编后,先后配合师属步兵第373、374、375团和兄弟师所属炮兵部队,在铁原和小阴山一带执行一系列防御和打击敌人任务。我团山炮营战士余盘作负伤,后在长春治疗时因伤势过重牺牲,今安葬在长春市烈士陵园。我团指挥连战士甘国珍,也在朝鲜战场作战中牺牲,而我团建团首任团长刘尚文至今依然健在,居住在北京。
三、我团建国后在保卫南疆,军农生产和抗洪抢险中也屡立新功。
1952年11月,我团随42军所属第124、125、126师,从朝鲜战场班师回国后,便由驻守祖国北疆,奉令改为南下驻守祖国南疆,移防驻守广东大鹏半岛惠阳地区。由东北虎变为华南虎,有“岭南雄师”之称。接着不久的1952年12月,我炮兵团奉中南军区命令,开赴广西黎塘接受新装备后,一度守护雷州半岛。1953年1月,团队开赴广东从化县整编;同年4月,返回惠阳地区伯公坳大路背营房驻防。1958年8月,我团派出150人的骨干精英组成连队,同42军其他兄弟部队,组成42军精英炮兵营,开赴福建前线执行炮击金门任务。1959年7月,惠阳地区暴雨成灾,东江大堤有崩溃危险,我团开赴惠阳防洪第一线进行抢险救灾。1962年,我炮兵团又奉上级命令,在惠阳小麦岗和高岭围一带,协助当地民兵组织,全歼台湾派遣到大陆的九股匪特。1963年初,我团奉命开往中山进行垦荒造田,直至1964年秋末,我团重新撤编,大部分官兵转调广西田东县,分流组建广西边防部队戍边。
四、我团在潼湖军垦农场开展大生产运动,经受了艰苦环境磨炼和大生产考验。
1969年1月,我炮兵团重新复建,由守护广州和广州支左的广州警备区独立第一师改编为42军第125师,我团作为师属炮兵团也同时重新组建。新组建后的我炮兵团所在的125师,也全师被派往惠州潼湖军垦农场、开展自给自足的军队大生产运动。此时新组建的我炮兵团,团长为杨丛宝、政委辛佔友、副团长金兆成、副政委尹燕林、政治处主任吴刚、司令部参谋长翟秀东、后勤处处长刘兆正。潼湖是66平方公里的湿地湖泊,水草、蚂蝗、鱼蛇甚多。当时军属128师部队,自1966年冬开始进入,进行围垦造田。1968年冬,陆军第125师和我炮兵团在潼湖重新组建后,便接替了128师,在潼湖继续开展围湖造田的大生产运动,而128师移防调往洛阳,隶属其他部队。1970年底,我42军再扩编,又组建了142师,便又由 142师接替我125师在潼湖开展大生产运动。我炮兵团和所属125师,依上级命令,便换防到东莞黄江驻训,进入全日制训练和战备值班状态。自1970年至1978年,我炮兵团为支援142师在潼湖生产活动,在搞好全训的同时,每年双夏双抢和冬季抢修大堤,我全团部队先后九次,开赴潼湖军垦农场进行短时突击支援。经受了住茅棚、抗台风、战双抢、修大堤、严寒酷暑的大生产的严峻考验。
五、在开展全训和野营训练,夜间打坦克训练中,我炮兵团一直以卓越成绩,受到广州军区和军委炮兵的赞许。
我团自1970年底,移防进入东莞黄江长龙驻守,部队从生产状态进入全年军训和战备值班任务。1970年冬,我团榴炮营便奉命全营开往广州市五山驻训三个月,随后在博罗朱村模拟实战训练后,便开赴粤北连平,参加了广州军区组织的海陆空三军,强渡江河进攻战斗联合作战大演习,首训取得了弹无虚发的卓越成绩,我团榴炮营,受到广州军区的通令嘉奖,打响了我团从生产转入“全训”的第一炮。其次通过每年冬季全团摩托化野营拉练,全天候全日制军事训练、夜间训练等形式,炼就“走、打、吃、住、战”实战功夫。我炮兵团在各方面也做出了卓越成绩。1974年10月,我炮兵团开展的全团千里野营训练,全团摩托化开进博罗、龙门、增城等地,训练三个月,驻一地,进行一次炮兵阵地战构筑演练和夜间炮击训练,同时也做一地群众工作,访贫问苦,为当地村镇群众排忧解难,助农支农,受到42军嘉奖和当地群众赞扬。1975年12月,中央军委炮兵在我团开展夜间打坦克的试点训练,并召开了全国性全军炮兵现场会。我团加农炮营、榴炮营,都取得了发发命中的卓著成绩,受到军委炮兵和兄弟部队高度赞扬和肯定。炮团一营一连连长林展文和二连连长凌扬,参加的广州军区炮兵连长竞赛,均获得第一名最好成绩。这一年,我炮兵团党委也被42军和广州军区评为先进团党委;为此,我团指战员受到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央政治局委员许世友的接见,许世友司令员特别高兴,亲临我团所在地长龙驻地进行视察。1976年6月,广州军区在宝安光明农场新坡头举行诸军兵种实弹射击综合演练和演习,我炮兵团榴炮营、加炮营参加了实战演习,也取得了百发百中的成绩。
六、我团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再建功勋。
1979年2月,我团作为东线主攻部队之一,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我团的主要战斗任务是:协同三个师属步兵团,歼灭复和县守敌,占领复和县,尔后夺取广渊,控制越南三号公路,配合兄弟部队全歼高平守敌。为确保战争胜利,战前我团奉命紧急扩编了榴炮二营。2月17日6时40分,我军从广西、云南方向对越南发起全线攻击。我团在水口关方向正面,对越南复和县境内多个军事目标进行了二十分钟炮火急袭,为步兵发起进攻扫清了前沿障碍。上午九时许,我团加农炮营跨过水口关进入越南,其他各营前指也随步兵进入越南境内。在我强大炮火的支援下,我步兵2月17日夺取了203、马鞍山、瞥墩独立山等高地,占领了大弄、坡街地区。2月18日,又攻克了复和糖厂,夺取了哥勘高地。2月19日凌晨,我步兵375团在复和县城外遇到越军顽强阻击,进攻受挫,我团接到师指挥所命令后,即派加农炮营协同军区水陆坦克一营组成快速突击队前去增援。上午十时许,攻克了复和县城北侧要地巴脱,控制了三丫口;下午一时许,占领了复和县城;下午三时许,夺取了复和县城南侧要地哥新,牢牢控制住了越南三号公路与四号公路,为兄弟部队合围高平打开了通道。2月26日,我团加炮一连配属375团一营,攻克了班占西侧无名高地。全歼越军567团三营,创造了一个加强营歼灭一个营的成功战例。2月28日,我团加农炮一连配属35团向广渊发起攻击,于10时攻克广渊。至此,我团对越作战的进攻性战斗基本结束,后续任务转为护路。3月5日,我团奉命回撤,下午4时跨过水口桥回到祖国,进驻龙北农场休整。经过17天顽强战斗,在我团强大炮火支援下,我师共歼敌1718人,其中毖敌1010人,伤敌625人,俘敌83人。基本消灭了越军第567团、复和独立营与特工大队以及10个公安屯。我团在 对越自卫击作战中,面对越南山高林密、沟深路窄、怪石嶙峋、石洞众多的复杂地形,以及地雷密布、全民皆兵的危险环境,采取指挥靠前、抵近射击,火器分散、火力集中的战法,有效摧毁了越南经营数十年,法军曾无法攻克的阵地,得到了军委炮兵首长与军区炮兵首长充分肯定。战后,步兵与坦克部队分别向上级为我团请功。由于我团在战斗中表现突出,一大批单位和个人荣立战功,其中荣立集体战功的有:加农炮一连被广州军区授予“英雄炮兵连”光荣称号,42军为该连记“集体一等功”,并颁发“近战歼敌立奇功”锦旗一面。加农炮二连司机班荣立集体一等功。榴炮一营、加农炮营、榴炮一连、加农炮二连分别荣立集体三等功。荣立一等功的个人有:榴炮一连连长林展文、加农炮一连副班长刘万能。加炮二连卫生员刘耀州被授予战场救护模范卫生员称号。荣立二等功的干部有:加炮营营长曾凡沛、加炮一连连长付广涛、榴炮一连指挥排长刁良涛。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团司令部管理股司机赵永年、后勤处军需股助理员吴达绍、加农炮营通讯员张孟德、加炮二连战士刘广成等四名同志壮烈牺牲,安葬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团首长为:团长张启贤,政委吳刚,副团长任治安、邵仁杰、张同宝、林文壮,副政委许树森、曾佐铭,參谋长陈李生,政治处主任金书浩,后勤处长刘兆正。
七、1985年底伴随我国军队体制改革,裁军100万,和125师缩编,我团被整编分流。
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我团于1979年3月5日奉命回国,在广西龙州县龙北农场进行整训和战斗总结。并于同年5月班师回营。受到广西龙州当地政府和广东驻地东莞市政府慰问团的慰问。同年12月19日,我团召开第五届党代会,任治安同志致开幕词,邵仁杰同志作工作报告,陈国儒同志致闭幕词,部署了战后部队全面工作。1980年11月,我炮兵团榴炮二营缩编解散,干部战士被分流到其他各营。1981年遵照军委指示,开展了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并举行各种炮兵专业训练竞赛和评选优秀干部和义务兵活动。1982年2月召开隆重开训誓师大会,给六个单位颁发奖状和锦旗,给12名干部战士颁发立功证书。同时团队开展了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1983年3月我炮兵团榴炮二营又重新组建扩建,并从126师调入榴炮一个连队,编入我部榴炮二营四连入编。1984年,建立以营为中心训练体系,同年9月参加42军在惠东组织的实体实兵实弹对抗性演习。1985年,召开我团第六届党代会。举行盛大的军事比武大赛。同年5月,更换新式军服。评选先进党团支部,优秀团干部,共青团员,评选八十年代标准军人活动,并由副政委朱迪新带领优秀战士、优秀团员青年到深圳特区参观。6月,我团根据全军裁军100万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政委钟立华、团长管林根,召集全团排以上干部进行教育,提出相关要求。并对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优秀志愿兵、优秀战士进行颁奖和表彰。同年年底,我炮兵团伴随第125师缩编,部分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地方工作,战斗营连部队分别分流到42军炮兵旅、坦克旅、炮兵教练团及广西边防部队。
综上所述,我炮兵团及所属部队,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作战,驻北疆,守南疆,发挥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三大职能,走南闯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我团所属的42军,也由于朝鲜战场一举成名,打出了军威、国威,威震中外,名声显赫,功勋卓著。被称为东北虎变为华南虎,守卫祖国南大门,成为过硬的战备值班部队,也有我炮兵团在其中的一份努力和贡献。
八、我团在训练生产和战火中,培养了一大批军地优秀人才。
仅以军队内干部成长为例:曾庆年,少将,曾任广州军区干部部长,香港军区副政委;郑少波,少将,曾任广州军区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管林根,42军副参谋长,曾任深圳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劳动局长。 1998年抗洪抢险中,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接见;陈国儒,125师政治部主任,42集团军炮兵旅政委;钟六华,湖南株洲军分区预备役政委、正师级;薛峰,广东省军区军转办主任,副师级;付江宁,131师副师长,副师级;李建军,东莞军分区副司令,副师级;柯建平,深圳边防支队队长,副师级,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许宜山,总政治部驻深办事处主任;卢敏,副师级,南京炮兵学院教授。罗东凯,广东省直属机关工委书记,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林展文,广州军区炮兵司令部作战参谋;张桥争,河源警备区政治部主任;董振武,深圳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兼防化团政委;叶国平,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团级记者,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在广西、云南边防部队收复法卡山、老山、者阴山战斗及对柬埔寨考察采访报道中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林晓伟,125师炮兵科长;陈延忠,炮兵旅后勤部长;卢志文,广东阳江军分区参谋长;王道平,42军宣传处长,等等。我团转业到地方的官兵,也不忘初心,军魂永驻,极有作为,在深圳和全国各地,担任许多重要岗位职位,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深圳特区的改革开放,同样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可见,我炮兵团培养的官兵,无论军队还是地方,也绝不是等闲之辈。
九、不忘初心,军魂永驻,兄弟战友之情永存,军旅情,战场生死情伴随一生。
对越自己反击作战后,我团政委陈国儒,以及我团副团长曾凡沛带领许宣山等一批战友,前往广西龙州烈士陵园拜祭对越作战牺牲的四位烈士,并慰问看望他们的父母和家人。2009年,全团许多转业或复员退伍官兵聚集深圳市武警七支队驻地,开展纪念对越自己反击作战回国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我团吴刚、陈国儒政委,邵仁杰、陈李生团长,也从各地赶来参加。2019年,又在深圳市开展了纪念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四十周年纪念战友联谊活动大聚会,场面异常壮观,感人。陈国儒政委、陈李生团长、管林根团长等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最近几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荣立集体一等功的加炮团一连、二连,以及榴炮一营一连、榴炮二营一连,团管理股,以及榴炮一营、加农炮营、团司令部,团政治处,等我团所属相关部门和单位,也分别在湖南、江西、贵州、广西、广东、深圳等地,分别举行了纪念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四十周年的战友兄弟情,联谊纪念系列活动。由此可见,首长情,战友情,军旅情,战场情,兄弟情,永远将我们炮团全体干部战士心,紧紧连在一起,拴在一起。不忘初心,军魂永驻,发扬传统,为国奉献,已经铸入了我们每个官兵的灵魂,成为了我们一生成长前进的无穷无尽奋发向上的动力。但愿我们年年相聚相会,战友兄弟情伴随我们一生,为中国梦,强国梦,永远助力作出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