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党建赋能,万亩“撂荒地”巧变“致富田”
本网讯 “我们来算一笔账,若全县完成1万亩整治,每年可为农户增加土地流转租金500余万元,提供临时工岗位近800个,每户每年增加务工收入2000元以上,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00万元以上。按不变价格计算,新增原料蔗产量5万吨,年可贡献一产产值近3000万元、二产产值4200万元、税收300万元以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派驻大新县驻村工作队长,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匡荣韬同志说。
4月25日,在广西大新县村级集体经济引领万亩撂荒地整治促进糖料蔗扩面增产现场会上,全县近90多名职能部门党员干部代表、乡村干部及制糖企业代表,现场观摩那岭乡那义村引领撂荒地整治促进糖料蔗扩面增产项目示范基地,一株株开春刚翻种的甘蔗苗破土而出,各乡镇相互交流撂荒耕地经验,现场亮做法、赛进度、表决心,比学赶超的势头更加起劲了。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以来,大新县委聚焦“农林稳县”工作目标,探索实施党建赋能村级集体经济引领万亩撂荒地整治促进糖料蔗扩面增产项目,创新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农户+糖企”模式,推动糖料蔗扩面增产,为守住边疆“糖罐子”赋能,为联农带农助农增收探索生动实践。
党委搭台、行政参与,组建专班高位推动
“我们组建‘撂荒地整治’工作专班,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县领导担任副组长,汇集‘县乡村三级书记’协同县集体经济办、县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力量加入专班。”大新县委组织部部长黄定春说。
在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中,该县强化联动协调,细化分工,形成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县直部门指导抓、乡(镇)具体抓的“四抓联动”工作机制。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实施撂荒地整治多方长效受益机制,由政府方与辖区内2家制糖公司签署有效期长达10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复耕奖励、糖料蔗扩产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技术指导等合作内容,在法律法规及政策许可范围内,强化村企利益联结,确保前期财政零投入的前提下,仍能够推动撂荒地整治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大新县建立“联席会商”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采取季度协商调度方式,加强与糖企协调沟通,定期到项目一线现场办公,在一线问合作框架执行进展,在一线“把脉问诊”共同破解撂荒地整治难题。自项目启动以来,已召开联席会议3次,协调解决群众矛盾、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17件。
支部领衔、集体唱戏,示范带动高效落实
“我们依托支部这引领,组建‘临时党支部 ’,组织党员干部针对撂荒耕地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摸排登记,邀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实地调研、‘把脉问诊’。”大新县那岭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梁文锋同志在现场交流时说。
大新县将党支部建在整治撂荒地上,组织乡村党员干部、致富能人党员在14个乡镇建立“临时党支部”,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任支部书记,夯实支部战斗堡垒推动撂荒地排查、群众思想攻坚、拓荒整治等工作。截至今年4月中旬,完成地块核查143处18965亩,入户动员群众1300余次,签订流转协议1158份,新增甘蔗种植面积4365亩。
要解决配套设施、路不通、耕种难等问题,钱从哪里来?
大新县集体经济办指导各村(社区)按程序提取可分配收益公积金,用于开通甘蔗生产作业基本道路、建设水利设施等甘蔗生产收割作业所需,以整治撂荒、种植扩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撬动财政资金、社会资金跟进投入,为撂荒地整治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此外,大新县抓选树示范带动打造示范基地,优先在那岭乡、下雷镇等4个点牵引开展整治,通过召开工作现场会组织各乡(镇)到撂荒整治示范点现场观摩学习、相互交流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引领万亩撂荒地整治促进糖料蔗种植扩面增产项目全面铺开。在现场会召开后,全县新增硕龙镇、堪圩乡、全茗镇等6个乡镇申报开工建设共3500多亩。
政企联动、同向发力,多方共赢高质发展
为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大新县引导辖区内2家制糖公司党组织分别与乡(镇)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建联盟”,以种、产、肥等“蔗链”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服务共促,协同推进撂荒地整治促进糖料蔗种植扩面。
该县出台《大新县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试行)》,整合用好糖料蔗种植补贴、脱毒补贴、水肥一体化补贴等政策性奖补,以及完善产业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提供种植技术指导,正向激励村组干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通过土地流转联农,劳务服务带农,优先面向脱贫户、监测户聘请管护人员参与种、管、育、砍、运等人工作业环,这样既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土地流转租金又增加农民收入”。大新县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通讯员 黄小洁)
责任编辑 黎 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