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面版 本站服务 客服中心 网站地图 中文/繁體

桂林市全州公安:“三不”绝招帮您守好“钱袋子”

2024-07-18 14:46
来源:今日广西

       今日广西桂林讯 在数字化时代,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案件频发,诈骗种类花样繁多,让人防不胜防。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掌握“不要、不信、不怕”这“三不”绝招,就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不要:送上门的“好处”是陷阱,不能要。骗子往往以高收入、高回报为诱饵,或者以“在家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赚钱”进行诱惑,吸引人们上钩。一旦参与就会被骗,少则被骗数千元,动辄被骗数万元。此类诈骗类型多以刷单返利诈骗、投资理财诈骗居多,受骗群体多为女性、宝妈、无业者等。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送上门的“好处”往往是陷阱。

       典型案例:2024年6月28日,唐某玩手机时被拉进一个QQ群,群内有人声称“进群就有13.2元钱”,还附带了另一QQ群号。唐某根据群号进入了“帮美女点赞群”,在领取了初始的红包后,被诱导参与各种任务,如点赞、刷单、帮平台充话费返现金等。起初,唐某确实收到了一些小额的赏金,但当她投入1000元后,被告知操作失误,资金被冻结,要解冻就要多做任务。在对方的诱导下,唐某不断领任务,先后转账23笔,意识到上当却为时已晚,共被骗3万余元。任何承诺高额回报的投资或工作,都应谨慎对待;对于需要你先投入资金的任务,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保护好自己的手机验证码、银行账户、收款二维码等敏感信息。
       不信:不确定的“信息”多骗局,不能信。诈骗分子常常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发送一些不知名的短信链接、微信信息、无名网址、不知名二维码来诱导受害人点击进入某网站,参与网站活动实施诈骗,或者制作一些木马病毒让受害人点击,从而盗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实施诈骗。此类诈骗类型涉及的诈骗种类较多,受骗群体多为好奇心较大的人群。

       典型案例:2024年6月25日,张某发现自家小车反光镜上有一张印有二维码的纸片,出于好奇就扫描查看,竟然是一个约炮软件,张某尝试着约炮,被告知要完成任务方能约炮,于是按要求做任务,完成了几单小额任务,本金佣金都返还给了张某,对方趁机让张某做大单,张某见有利可图就继续刷单,谁知几个大单任务后对方说操作失误资金冻结,要解冻就要再刷单,张某某最终被骗6万余元。对于来源不明的短信、微信信息,要保持警惕;对陌生人发送的信息,尤其是涉及金钱的,不要相信;避免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不怕:找上门的“麻烦”是圈套,不能怕。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制造恐慌,如冒充公检法、律师等,声称受害者涉嫌诈骗、泄露明星隐私,或者涉嫌其他违法犯罪需要配合调查,让受害人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操作,下载不明软件,从而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2024年7月5日,小王在手机上看到自己仰慕的明星,于是加为好友,聊天后,对方以侵犯明星隐私为由,诱导其下载不明软件,并在“律师”的引导和威胁下,通过家长的手机找到了家长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更改了支付密码,然后又把收到的转账验证码告诉“律师”,最终被骗2万余元。对于声称你涉嫌犯罪的电话或信息,要保持冷静;避免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防止被植入木马病毒;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提高警惕,学会识破诈骗分子的伎俩。通过“三不”绝招——不要、不信、不怕,更好地保护自己,守好我们的“钱袋子”。千万记住,小心谨慎是防诈的最好武器,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诈骗,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通讯员 曾卫玲 程春岭)

 

 

责任编辑 黎 坚

0 0

新闻热图

最新文章

每周热点


|友情链接
中国食品安全网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健委 海外网人文频道 中新网 中纪委 人民网 凤凰网 新华网广西频道 广西新闻网 广西百城网 听闻广西 中国评论网 东盟资讯网 东盟新闻周刊

中国广西联络电话 : 13977139777 电邮: todaygx@163.com

©版权所有 今日广西网  京ICP备2002846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5847号

今日广西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todaygx@163.com,我们将在当日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