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赋能课堂能力提升,赛学融通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灵川县第五中学赴三河渡初级中学开展送教下乡实践活动
今日广西桂林讯 2025年5月23日,灵川县第五中学教师团队赴潭下镇三河渡初级中学,开展桂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专项课题《新课标理念下基于数据驱动的年轻教师成长路径研究》实践暨“赛学融通”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推广活动。此次活动践行新课标理念,聚焦数据驱动下教师成长新模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实现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新动力。

课堂实践:数据赋能,创新教学新样态

杨柳艳老师的任务驱动型英语课堂,精准提升阅读素养。由点及面的递进式阅读分析策略,引导学生开展任务式阅读。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答题技巧,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盘兰勤老师的情境浸润创新课堂,激发实践新活力。《3D打印笔的奇妙之旅》课堂别开生面。通过创设“爱心魔法工坊大挑战”情境,将沉浸式体验贯穿课堂始终,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有效提升了实践学习能力。
经验共享:深度研讨,探索教师成长新模式

灵川县第五中学教学成果负责人阳细英副校长在《初中教师专业成长“赛学融通”培养模式》专题讲座中强调:本成果培养模式是践行教育共富理念的鲜活范例,不仅为教师专业发展锚定清晰方向,更为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师成长体系注入新动能,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共荣。活动中,两校教师还围绕“三维·四融·五协同”的创新培养体系展开了深度研讨,从多维视角剖析教师成长需求,探索理论与实践融合。
专家指引:城乡携手,共绘教育新蓝图

灵川县教研室龚雪姣对两位教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教师专业化成长“赛学融通”培养新模式辐射到更多的乡村学校中去。她指出,教师需深度挖掘数据驱动的核心价值,依托数字化平台整合教学资源,精准剖析学情,通过多维度数据检测学生学习成效。在数据化课堂生态中,应以数据为桥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在师生双向赋能中实现教学相长,推动课堂教学质量迈向新高度。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不仅为乡村教师带来了前沿的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方法,更搭建起城乡教育协同发展的坚实桥梁。在“赛学融通”与“数据赋能”的双重驱动下,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愈发清晰,为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重要力量,也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了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