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车上这种“小卡片”千万别信!已有人被骗!
清晨,当车主们准备开启美好的一天时,却发现爱车上面不知何时被张贴了“小卡片”,“同城约会”,“网上交友”,“你想要什么应有尽有”,这样的“小广告”你好奇吗?会一探究竟吗?可如果你真的扫描了二维码,相信了里面“甜蜜的诱惑”,真正的损失才刚开始……

真实案例
2025年7月4日,李先生(36岁)发现自己车上后视镜上沿贴有“同城交友”小卡片,上面有着挑逗性的文字和身材火辣的美女配图,还附有网址。
李先生禁不住诱惑,根据小卡片上的网址下载了一款交友APP,点开APP,“客服”便主动联系李先生,询问是否需要“约女友”。
“客服”让李先生挑选心仪的对象,并告诉他,想要约会需要先开通会员,完成三个“充值刷数据”的任务,每个任务完成之后即可得到公司的返利。
李先生在“客服”的指导下,进行“充值刷数据”,前两次充值正常提现,第三次充值后,李先生没有等来返利,便询问“客服”,“客服”称李先生操作失误,需要再次充值做任务。

“客服”将李先生拉入一个群聊,里面也有两名男子在等待着“交友”。群聊里面的男子称,已经在“客服”的帮助下“交友”成功了许多次,这让原本想放弃的李先生重新燃起“交友”的希望。
在“客服”与群聊男子的诱惑下,李先生跟着“客服”的要求继续认证。
几次操作后,“客服”声称李先生操作失误导致整个群聊数据错乱,群里其他人都没法正常“交友”了!看着群内陌生男子纷纷 “抱怨”,李先生顿时心生愧疚。
紧接着,“客服”抛出“解决方案”:必须重新认证才能恢复,但因李先生的失误数据错乱平台不能使用。需要通过线下现金方式完成 “最终认证”,认证成功后不仅能恢复所有功能,之前的钱也会全额返还。

多次认证都不成功,李先生想放弃的时候,群里男子声称已经通过线下现金的方式完成了认证,钱还全部返还。看着这些 “成功案例”,李先生彻底昏了头,完全被 “客服” 牵着鼻子走。
“客服” 让他联系 “财务” 人员解决问题。“财务” 很快发来一个链接,让他下载一款名为“Card-1.0”的APP。李先生立刻下载安装。
随后,对方在电话里一步步指导他操作,让他打开手机自带的NFC功能,把信用卡贴在手机背面。紧接着,对方报出两个数字,让李先生分别输入数字。李先生照做后,手机瞬间弹出交易成功的提示,信用卡里的钱就被自动转走了。
等他反应过来时,“客服”“财务” 和群里的男子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李先生意识到被骗,共损失7.7万元。

“交友”诈骗的4大套路
套路1:诱饵吸引,拉人入群以 “美女 / 帅哥交友”“线下见面” 为噱头,通过社交软件、不良链接等方式引诱受害者加入群聊,营造 “真实可约” 的假象。
套路2:步步设套,诱导 “认证”以 “确保身份真实”“防止骚扰” 为由,要求受害者进行 “认证”,初期可能只是填写个人信息,随后便会以 “保证金”“诚意金” 等名义要求小额转账,逐步降低受害者警惕性。

套路3:制造 “失误”,骗取钱财当受害者产生怀疑或想要退出时,骗子会编造 “操作失误”“数据错误”“账户冻结” 等理由,利用受害者的愧疚感或急于挽回损失的心理,要求进行 “二次认证”“现金冲正” 等,最终目的就是骗取更多钱财,且绝不会 “返现”。
套路4:虚假成功案例,诱导下载不明 APP当受害者犹豫时,群内的 “托儿” 会纷纷展示 “成功认证返现” 的假象,诱骗受害者放下戒心。随后引导下载不明 APP,利用 NFC 功能等手段,骗取信用卡信息并完成转账,将受害者钱财洗劫一空。

警方提示
1、“涉黄”小广告是诈骗分子推广引流的套路,请广大市民切勿理睬张贴在车窗上、马路边的小卡片。此类小卡片上的二维码往往与诈骗APP、钓鱼网站、赌博网站等挂钩,市民一旦扫码,很容易掉进骗子设计的陷阱!不要扫描不明二维码,不要点击陌生链接,谨防上当受骗。
2、远离“张贴小卡片”的“兼职工作”,一旦接受,就很有可能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
3、发现类似的“小卡片”,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如不慎被骗,请立刻拨打110报警!(通讯员 程春岭 赵 姗)
责任编辑 田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