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全州新篇:禁毒宣传从“广覆盖”到“深融入”的实践密码
今日 广西桂林讯2025年3月,当广西桂林市全州县被国家禁毒委列为重点整治地区时,一场禁毒人民战争的号角就此吹响。半年过去,这个曾因毒品问题被挂牌的县城,却以创新宣传模式频频登上各级媒体——从校园护苗行动的“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到智能化禁毒阵地的遍地开花,全州县用“浸润式”宣传给出了禁毒治理的新答案。

三位一体:让禁毒教育长出“根系”
“以前觉得毒品离我们很远,现在连水瓢、指甲剪都在提醒要远离毒品。”在全州二中“青春不‘毒’行”主题班会上,学生小李展示着印有禁毒标语的日用品。这正是全州县首创的“课程+活动+阵地”校园护苗体系的缩影。
全州县禁毒办联合教育局将禁毒教育融入德育课程体系,开发VR模拟体验课、禁毒情景剧等特色课程。更创新的是,全县3.3万名学生参与的“拒毒签名”活动并非简单签字了事,而是配套“五个一”行动:一场禁毒展览、一次主题班会、一轮知识竞赛、一份创意作品、一部教育影片,形成教育闭环。

科技赋能:宣传阵地有了“智慧脑”
在全州新区与老城区的结合部,装修一新的全州镇禁毒工作站以智慧、新颖的形象,吸引群众驻足。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系统能自动推送个性化禁毒知识,还能进行线上答题兑换礼品、禁毒知识抢答赢分抓娃娃等等。“比发传单有效多了!”放暑假的学生和家长们一边兴致勃勃地操作一边赞不绝口。
这样的智能化阵地全县已建成5处,整合AR识别、AI互动等技术,让禁毒宣传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2865块电子屏组成的宣传网络,更实现了重点区域24小时信息覆盖。县禁毒委主任坦言:“科技不仅解决了城乡宣传覆盖的难题,更让禁毒知识入脑入心。”

文化浸润:土味宣传唱出“新能量”
“莫种罂粟种茶花,绿水青山人人夸......”6月23日举办的“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演讲比赛和禁毒主题文艺晚会,开启了桂林市全民禁毒宣传月的序幕,一场融合山歌、彩调等非遗元素的禁毒晚会火爆出圈。全州县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将禁毒宣传植入群众文化生活,举办“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禁毒防线”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红色教育基地实景教学、革命后代讲述禁毒故事等特色形式,让禁毒宣传既接“地气”又显“正气”。

同时,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方式,创作“普通话+方言”禁毒短视频22条,受到广泛点赞。新绘制禁毒墙体标语4460余条、更新墙体标语2112条,几乎每条村道都有“会说话的禁毒课堂”。
这种“红色引领+本土表达+艺术赋能”的“文体融合”宣传模式效果显著,实现了禁毒知识从“入眼”到“入心”的跨越,让禁毒宣传氛围愈发浓厚且深入人心。

八方合力:构建全民禁毒“生态圈”
禁毒是一场人民战争,单打独斗搞不好禁毒。全州县建立的“1+N”联动机制:以禁毒委为核心,整合公安、乡镇、宣传、教育、妇联等多个部门,发动社工、志愿者等群体,形成“全媒体宣传+入户讲解”立体攻势。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采取“包片干部+网格员+乡贤”模式,收效明显。

今年以来,广西全州县共开展各类禁毒宣传活动815场次,覆盖群众62.3万人次,设立禁毒宣传固定咨询点368个,发放禁毒倡议书、折页等宣传资料51.5万份,制作发放禁毒宣传塑料桶、指甲剪、帆布袋、水瓢、塑料盆等日用品12.6万份,出动宣传车辆3650多车次,展示禁毒宣传展板4209块,禁毒知识进到了千家万户。

桂林市全州新篇:禁毒宣传从“广覆盖”到“深融入”的实践密码
从被挂牌整治到经验传播,全州县的蜕变印证了一个道理:禁毒宣传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持久战。正如被众多媒体点赞的“全州做法”所示——当禁毒的种子融入每寸土地,安全防线才能真正扎根。
责任编辑 田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