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辨证施治”破题教育均衡 专项课题中期成效突出
今日广西玉林讯 由中国教育专家网高级专家、广西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导专家、容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棋光主持的广西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辨证施治,立德树人”质量监测推动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研究》启动以来,课题组紧扣“以监测促均衡、以科研提质量”目标,已完成准备阶段核心任务,进入实施阶段关键环节,中期研究成效逐步显现,为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
理论强基:构建“辨证施治+立德树人”研究框架
课题组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积极深入梳理国内外教育质量监测研究现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支撑体系。通过文献研究法,检索分析德国“国家-州-学校”三级监测框架、法国“优化教育区”评估体系等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要求及广西玉林兴业县“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的实践案例,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定位和方向。
该课题组创新性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融入教育监测,构建“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情、辨病性、辨病机、辨病症”的“六辨”监测体系,对应形成“立法(定政策)、选方(定方案)、遣药(施措施)”的“三治”改进路径,并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德育、学业、身心健康、实践能力等纳入监测维度,打破传统“唯分数”评价模式,为后续研究筑牢理论根基。
实践推进:多方法并行开展精准监测
该课题组按照研究计划,于2024年8月顺利转入实施阶段,通过“监测+调研”双轨并行,扎实推进数据收集与问题诊断。
全面开展质量监测,聚焦容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覆盖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等9大学科,同步调查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学校管理等情况,累计完成30余所中小学监测数据采集,形成初步监测报告,精准识别部分学校在学科教学均衡、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等方面的“病灶”。
深入调研摸实情,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近千名师生发放问卷,掌握教育教学现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与50余名校长、教师深入交流,梳理出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如农村学校师资结构性缺编、城区学校大班额等问题,为后续“施治”提供精准依据。
中期亮点:创新机制初显成效
在课题研究中期,多项创新举措落地见效,为容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一方面,指标体系雏形初现。结合“六辨”监测体系,初步构建涵盖“五育融合”的教育质量监测指标框架,将学生道德行为、体育锻炼时长、艺术素养等20余项非学业指标纳入监测,推动评价从“育分”向“育人”转变。另一方面,技术赋能提升效率,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可视化分析报告,较传统分析方式效率提升40%,能快速定位学校、学科层面的薄弱环节,为精准改进提供科学支撑。
此外,典型案例示范引领。选取2所城乡学校作为试点,根据监测结果制定个性化改进方案——农村学校重点加强师资培训,城区学校聚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试点半年来,两校学生学业均衡度提升15%,学生心理健康筛查覆盖率达100%,为县域推广积累了实践经验。
下一步,课题组将继续深化监测结果应用,完善“辨证施治”工作机制,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模式,为广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贡献“容县智慧”。(郑桂娃)
责任编辑:吉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