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全州公安:法治清风入校园 青春无“毒”行更远
今日广西桂林讯 9月伊始,桂北大地书声渐起。当前正值罂粟播种前期,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公安局的民警们带着一份特殊的“开学礼”,走进了全县18个乡镇的每一所中小学校。从拥有4000多名学生的中学,到仅有6个孩子的村级教学点,这场覆盖全县的“法治护航·青春无毒·平安成长”主题宣传活动,如一阵清风,吹进了每一个少年的心田。

“田埂边的禁毒课”:罂粟花开不是春
在仅有6名学生的才湾镇秦家塘教学点,教室门口的禁毒海报成了一道醒目的风景。全州县公安局才湾派出所民警指着海报上鲜艳的花朵问:“同学们,你们在田里村里见过这种花吗?”孩子们睁大眼睛,有的沉思,有的摇头。
“这是罂粟,是毒品的‘妈妈’。”民警用当地方言耐心解释,“它可能就长在村子的菜地边、屋后坡,像一棵普通的‘草药’或者‘小菜’,但罂粟是毒品,种一棵也违法!”孩子们听得认真,纷纷举起手中的禁毒宣传单说:“要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看!”

这场面向农村孩子的禁毒宣传,格外强调“识毒从识株开始”。民警不仅带来仿真毒品模型,更用绘画本、水彩笔等小礼物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警察叔叔说,不能要陌生人给的‘奶茶’和‘跳跳糖’!”一名男孩大声复述,眼神坚定。

“伪装者的真面目”:撕开甜蜜的陷阱
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禁毒民警手持“电子烟”“跳跳糖”“贴纸”“奶茶”等仿真模具,一步步拆穿新型毒品的伪装。“这不是零食,是毒品!这不是邮票,是LSD!”民警的讲解掷地有声,师生纷纷点头。

在桂北初中禁毒知识有奖问答环节,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抢答,气氛热烈。警察小熊、抱枕......一声声“回答正确”中,随着同学们羡慕的眼神,领到礼品的学生高兴得原地起跳,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小礼品,更是熟记于心的禁毒知识。
派出所民警在宣讲中用真实案例向学生们进行普法:一名15岁少年因吸食“依托米酯电子烟”最终辍学戒毒。“一次好奇,一生代价!”面对同学们惊愕的表情,民警提醒大家,务必牢记“四不”原则——不好奇、不尝试、不侥幸、不轻信。

“从田地间到课堂”:禁毒宣传无盲区
桂林市全州公安的禁毒宣传不仅聚焦校园,更延伸至村村寨寨、田间地头。听了民警讲解的孩子都主动表示,要成为“家庭禁毒宣讲员”,提醒长辈“种毒违法、识毒必报”。

在罂粟播种季来临前,民警特意加强了对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特别是针对不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很多老人误以为罂粟可以治病、调味,可以当小菜,殊不知已触犯法律。”
正在入户走访的派出所民警和禁毒社工耐心宣讲,将罂粟的识别宣传图片张贴有村中显眼位置。他们随身携带装着禁毒宣传单、小扇子的宣传袋,接地气地同村民拉家长,谈毒品的危害,民警说,“孩子的一句提醒,一个监督,往往比我们更管用。”

“铿锵誓言映初心”:无毒青春筑未来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青春无毒,强国有我!”——铿锵的誓言在多个校园上空回荡。学生们举起右拳,眼神灼灼,仿佛在与未来的自己盟誓立约。
在这场覆盖全县的禁毒宣传中,广西全州公安不仅带来了知识,更播下了种子。从反诈防骗到交通安全,从反恐防暴到毒品预防,民警用沉浸式演练、互动问答、实验演示等方式,让法治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无论是数千人的中学操场,还是偏远的山村小学,广西全州公安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用专业的讲解、生动的演示、真诚的沟通,让“法治护航”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每一次互动、每一个举手投足之间的守护。
青春不“毒”行,从认识一株罂粟开始;平安成长路,从一堂不一样的“开学课”延伸。这场秋季的法治清风,正轻轻吹过全州的每一所校园,也吹进了每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心里。(文/曾卫玲 图/赵业军 蒋 科)
责任编辑 田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