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抢救家中溺水婴儿转危为安
今日广西梧州讯 “孩子醒了!有呼吸了!” 11月4日上午9时35分,一名年龄8月12天的婴儿因家中意外溺水,被紧急送医至岑溪市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医护团队全力施救,最终从死亡线上拉回生命。目前,患儿已脱离危险,生命体征平稳。
突发意外:接诊时,患儿已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停止,脉搏弱,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直径约5mm,四肢冷,急诊科主任钟格宁马上组织全科力量进行抢救,即予心肺复苏、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道等处理,复苏过程出现抽搐1次,表现为双眼凝视,四肢抖动,牙关紧闭,无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持续约30秒后自行缓解,经抢救后,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口唇面色由紫绀转红润,神志恢复,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直径约3mm,测体温不升,P:130次/分,R:24次/分,血氧饱和度92%,予保暖,低流量吸氧,10:15复测T:35.3℃,P:144次/分,R:26次/分,血氧饱和度94%,在医护团队的全力努力下,患儿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并完善相关检查。

黄金救援:心肺复苏,三分钟抢回生机时间就是生命!钟格宁与副护士长陈燕、护士黄小娟马上配合展开专业心肺复苏:陈燕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垂直向下按压,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为幼童进行胸外按压,每一次按压都精准定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力度适中却坚定有力;护士黄小娟则将呼吸囊连接氧气后,将患儿抬头仰颌,开放气道,EC手法固定呼吸囊,待按压30次后按压呼吸囊进行辅助呼吸,将气体缓缓送入患儿肺部。“1、2、3……”“按压要有深度!人工呼吸要看到胸廓起伏!”钟主任不断提醒,约3分钟后,奇迹出现——孩子原本青紫的面色逐渐转红,微弱的啼哭声从喉咙里挤出,四肢也有了轻微抽动。“有反应了!呼吸恢复了!”医务人员爆发出一阵欢呼,孩子的奶奶瘫坐在一旁,紧紧攥着钟主任的手泣不成声:“谢谢你们,真的谢谢……”

后续治疗:多科联动护航,患儿转危为安。考虑到溺水可能引发后续肺炎、脑缺氧等并发症,钟主任立即将患儿转运至重症监护室。入院后,医护人员立即为孩子完善检查:血气分析提示轻度酸中毒,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但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已趋于稳定。“孩子能活下来,得益于高质量的心肺复苏。”重症监护室黄福强主任介绍,溺水急救的黄金时间仅有4~6分钟,若未及时恢复呼吸心跳,脑细胞会在短时间内不可逆损伤。此次救援中,医护团队在黄金时间内通过胸外按压维持了重要器官供血,人工呼吸保证了氧气供应,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关键机会。目前,患儿肺部炎症得到控制,意识清醒且能正常进食,预计短期内即可康复出院。
责任编辑:吉文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