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题成果展示系列活动顺利推进
《新课标背景下边境地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研究》课题成果展示
今日广西崇左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推动大新县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展示“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研究成果,2025年11月18日上午,由大新县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综合 性学习课堂教学研究》示范课活动在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合班教室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聚焦综合学习,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通过课例观摩、说课分享、微讲座、互动研讨与专家引领等环节,为全县初中语文教师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启迪深刻的教学研讨盛宴。

一、示范课例:从“非遗”切入,彰显语文综合素养
本次活动核心环节为农科锋老师执教的九年级示范课《探寻身边的“非遗”——大新壮族民族服饰探微》。该课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民族服饰”为切入点,巧妙融合语文教学与乡土文化,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理念。
农老师通过“情境导入—知识讲解—分组探究—成果展示—总结提升”五个环节,引导学生从服饰的形制、纹样、材质、功能等多角度入手,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课堂上,学生分为“访谈组”“文献组”“审美分析组”,通过实地采访、资料查阅、审美表达等方式,完成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语文实践任务。尤其是在“微型民族服饰秀”环节,学生身着民族服饰进行展示并配以解说,将语言运用、审美创造与文化认同融为一体,生动展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二、理念阐释:从教学实践到理论提升
在随后的“说课”环节中,农科锋老师从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活动意图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本节课不仅注重语言能力的训练,更着力于学生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

紧接着,课题组成员许香叶老师作了题为《从“非遗”探微到文化传承——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微讲座。她指出,乡土资源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宝贵素材,教师应善于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内容,实现“语文学习”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

三、互动研讨:思维碰撞中凝聚共识
在互动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本堂示范课最值得借鉴的一点”“如何将此类教学模式迁移至自身教学”“开展综合性学习面临的困难与建议”等核心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在任务设计、资源整合、学生主体性激发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四、专家引领:高位点拨中指明方向
活动最后,课题组负责人陈宏飞老师对示范课及研讨情况进行了专业点评与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本节课在落实新课标理念、融合乡土文化、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方面的探索成果,并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坚持以“语用”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以“素养”为导向。他还就下一阶段校本实践提出指导性意见,鼓励各校结合本地实际,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推动语文教学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深化。

五、活动成效与展望
本次示范课活动不仅展示了大新县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的阶段性成果,也为全县语文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实践范本。通过课例观摩与专题研讨,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方向与路径,增强了对“综合性学习”内涵与价值的理解。
下一步,县教研室将继续依托课题研究与实践推广,推动各校深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大新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陈宏飞)
责任编辑:吉文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