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筑梦 为‘心’生”| 兴安县人民医院五家医共体分院顺利完成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现场验收
今日广西兴安讯 为提升急诊急救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急性胸痛病人救治,打通急性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兴安县人民医院深入贯彻落实分级诊疗举措,在广西胸痛中心联盟、桂林市胸痛中心联盟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根据中国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要求,由兴安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牵头,通过一体化管理推动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积极开展县域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经过一年来的共同努力,2022年11月10-11日,桂林市胸痛中心联盟专家对兴安县兴安镇卫生院、严关镇卫生院、溶江镇中心卫生院、漠川乡卫生院、高尚镇中心卫生院共5家单位进行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现场评审验收。据悉,这是桂林市首批胸痛救治单元现场评审验收,也标志着兴安县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上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参加本次验收的专家有中国胸痛中心核查专家、桂林市胸痛中心联盟主席、桂林市胸痛中心质控中心主任、桂林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伍于斌教授;中国胸痛中心核查和暗访专家、桂林市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桂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张继亮;中国胸痛中心基层委员会委员、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千县工程胸痛中心委员会委员、兴安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周中原;以及桂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士长刘润香。
上级转诊医院-兴安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胸痛中心副主任陆增学、医改办主任王安全、医务科副科长蒋岩、急诊科副主任彭勇军及5家乡镇卫生院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参加了此次评审验收。现场验收严格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联盟要求流程进行:双方会面、相关文件数据资料验收、胸痛救治单元运作情况现场验收及汇总分析反馈四个环节依次进行。

周中原副院长主持此次评审验收会,在双方会面环节中,他表示:此次评审验收充分体现了桂林市胸痛联盟对兴安县胸痛救治体系建设的重视和关爱,如能顺利通过,将实现桂林市胸痛单元建设零的突破,也将激励其它乡镇卫生院积极参与胸痛单元建设,为兴安县全面启动县域胸痛中心联盟建设以及“心电一张网”建设,打造更高效的县域胸痛救治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伍于斌教授则介绍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的意义及现场验收要求,强调了乡镇卫生院作为距离百姓最近的专业医疗资源,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急性胸痛接诊任务,胸痛救治单元作为急性胸痛救治网络的基础环节,是胸痛中心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中的延伸,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规范的救治胸痛患者,可以确保患者在发病的最短时间内接受最有效的诊疗行为,有效减少患者救治延误并提高呼叫120比例,最大限度缩短胸痛患者心肌缺血总时间。
漠川乡卫生院、高尚镇中心卫生院、溶江镇中心卫生院、严关镇卫生院、兴安镇卫生院分别作了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情况汇报,汇报内容涵盖医院基本情况、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情况、特色亮点及下一步改进措施及目标等。






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并查看了各单位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的相关资料,对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基本条件、救治流程、培训和教育的落实程度以及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完整性、溯源性进行验收,并就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主要内容进行现场提问。
张继亮主任听取汇报、查看相关资料后表示:人口才 2.2 万的漠川乡卫生院在兴安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指导下,开展了 STEMI 溶栓治疗,并使用 AED 成功救治了一例心跳骤停患者;李浪院长亲临现场指导的高尚镇中心卫生院,近2年来在兴安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带领下,独立开展 STEMI 溶栓 13例,两家医院的规范高效救治,为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起到了一个模范带头的作用,切实的保障了一方百姓的身体健康。









现场验收环节,专家组先后来到医院大门、分诊台、胸痛诊室、胸痛抢救室、收费窗口等重点部门进行实地查看胸痛救治指引和标识,考核了医务人员急性胸痛救治的基本知识和急救技能,对5家乡镇卫生院的胸痛救治单元整体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现场评估和指导。

在汇总分析及反馈环节,专家组对5家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工作表示高度的认可和充分的肯定,认为各院领导重视且支持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工作。但同时对现场验收中发现得问题和存在的一些不足也提出了专业的改进思路和宝贵的建议。专家组希望5家单位再接再厉,不断改进,争取做成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标杆单位,进一步带动周边胸痛救治单元的规范化建设。
五家乡镇卫生院领导在最后环节分别做了表态,他们一致表示会一如既往支持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对专家组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全盘接受,问题整改到位,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提升急性胸痛患者救治能力和水平。

陆增学副院长表示: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的验收不是胸痛中心建设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胸痛中心建设任重而道远。下一步,在兴安县卫健局的领导下,桂林市胸痛中心联盟的指导下,兴安县人民医院将全面推动建设县域胸痛中心模式以及“心电一张网”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机制,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区域协同救治,打通急性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和慢病管理"最后一公里",造福广大患者,全力铸就生命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