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敲开“平安门” 入户织密“治理网”
广西宁明县北山边境派出所民警扎实推进“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素描
今日广西崇左讯 “王阿姨,您家女儿去年从广东回来后,户口是不是迁回村里了?我帮您核对下系统信息。”7月29日清晨,广西宁明县北山边境派出所民警曹昆、林世吉带着警务通和工作手册,走进了边境辖区下店村,悄然开始了他们的“一标三实”信息采集走访。
- 田间地头的“移动档案柜”:用脚步丈量“底数”
一标三实”是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和实有单位的信息采集工作,是公安机关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而推行的一项基础信息管理措施,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地基工程”。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流动频繁,房屋新建、房屋翻新等动态变化增多,精准掌握“人、房、业”数据,既是维护治安的“先手棋”,也是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宁明县北山边境派出所民警走村入户对边民群众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走访
针对农忙时节村民早出晚归的特点,宁明县北山边境派出所调整了工作节奏。民警白天走访留守老人和儿童,傍晚在村头等待劳作归来的村民,节假日则上门拜访返乡务工人员。“我们都是带着‘问题清单’来,比如系统显示黄叔家房屋是土坯房,但实际在去年新建了楼房;李阿姨的户籍还挂在县城里,但她已回村住了半年。”民警曹昆翻开磨旧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30多户边民群众的待核信息。
在边民张大爷家,民警林世吉发现老人户口簿上的地址还是20年前的“下店村三组”,而实际门牌号已更新。“大爷,地址不准确的话,以后快递可能送不到,咱们现在就把标准地址录进系统!”林世吉一边帮老人擦拭桌上的茶渍,一边用警务通拍照上传房屋信息。张大爷笑着拍腿:“你们比我这老头子还操心,太谢谢啦!”
- 信息采集的“温情附加值”:服务融在细节里
“一标三实”不仅是数据录入,更是警民关系的“催化剂”。在走访入户中,民警们还多了个“额外任务”——顺手帮助解决群众的小麻烦。

宁明县北山边境派出所民警走村入户对边民群众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走访
在立门村北山屯农大爷家,民警曹昆发现老人的孙子小农明年将要参加中考,但还没有办理身份证,而考试又需要有身份证才行。“小农,我帮你预约好下周的上门办证服务,到时候带相机来给你拍照!”话音刚落,农大爷就开心地说:“你们还能帮忙上门办证,真的是太贴心了。”
路过立门村村头小卖部时,店主刘大姐拉着民警“吐槽”:“最近总有人晚上来买烟,骑的摩托车没牌照,看着怪可疑的。”曹昆立刻将这条线索记在“民情日记本”上,承诺次日加大力度开展夜间巡逻。“信息采集不是‘打卡’,得让群众觉得我们是‘自己人’,有事儿愿意说,安全才更有底。”北山边境派出所所长黄晓明说道。
- 数据赋能的“治理新图景”:小信息撬动大平安
截至7月29日,北山边境派出所民警已走访完边境辖区7个村屯,采集更新标准地址1100余条、实有人口信息12000余条、实有房屋3100多户,协助解决户籍错漏、证件办理等群众诉求15件,为精准落实惠民政策、开展反诈宣传、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支撑。

宁明县北山边境派出所民警走村入户对边民群众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走访
7月29日晚上,满天繁星时,北山边境派出所民警曹昆和林世吉结束了一天的入户走访。返程车上,林世吉看着警务通里刚上传的最后一条信息,感慨道:“以前觉得‘一标三实’就是填表格,现在才明白,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一户人家的日子。把这些‘小数据’攒起来,就是咱基层治理的‘大底气’咯。”
从晨光熹微到星光点点,北山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用脚步串起千门万户,用真诚打开群众心坎。他们知道,“一标三实”不仅是屏幕上的一组组数字,更是警民携手织就的“平安网”——网住的是底数,系住的是民心,托起的是边境一方安宁。(周贻刚 黄才第)
责任编辑:吉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