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三月三 壮美润童心
——大新县养利小学2024年“三月三”系列活动暨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展示活动 大新县养利小学
一年一度的广西壮族“三月三”踏春而来,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三月三民俗文化,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将传统民族文化如同春天般的温暖润养孩子们的心灵,激发孩子们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情感。2024年4月8日大新县养利小学开展了“缤纷三月三壮美润童心”三月三系列活动暨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展示活动。
活动现场,师生欢聚一堂:跳起舞、唱起歌、赏文化、品美食等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共叙民族深厚情谊,演绎民族风情,描绘属于这个节日大美大新的民俗画卷,彰显民族文化魅力。
欢 跳 “ 润 ” 客 舞
(四年级专场)
竹竿舞起源于民间祈福仪式。古时候,壮族人民在农作物丰收、灾难避免等重大时刻,会排队走街串巷,挥舞着竹竿,跳跃起舞,以祈求好运和祝福。这种舞蹈久而久之演变成了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称为竹竿舞。竹竿舞,三月三的经典搭配,需要有节奏的拍动竹竿“开合开开合”,配合一点一跳的舞步,成为三月三一道亮丽的风景。当幸福山歌响起,四年级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随着节奏与竹竿舞动起来,感受特色竹竿舞带来的快乐。


舞 动 “润” 圆 舞
(二年级专场)
那边跳起了竹竿舞,这边象征着团结的圆圈舞也欢快的转了起来。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围着党旗跳起具有壮族特色的圆圈舞,伴随着歌曲《呗侬情深》的旋律,节日气氛瞬间点燃,孩子们在感受节日喜庆的同时,也在感恩幸福的生活。假如舞蹈会说话,似乎在诉说着:第一圈跳起来,感谢祖国感谢党,第二圈跳起来,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第三圈跳起来,各族兄弟姐妹情更深。


欢 唱 “润” 山 歌
(三年级专场)
山歌唱响文化传承,壮娃齐聚童心向党唱山歌,大新县养利小学“小黄莺”歌唱社开课啦。当天非遗高腔诗雷传承人赵元仕老师和诗窝窝山歌传承人农连清老师、山歌手许丽英分别给孩子们上课,通过学唱山歌感受壮族文化魅力,民歌连唱热闹非凡、歌声款款,为大家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紧接着各个班级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伴随着规定曲目和自选歌曲的优美旋律,那厢你班唱罢,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厢我刚登场、缓缓抒情、歌声动听。通过唱壮歌,加深孩子们对壮族文化的认识,增强少先队员的民族认同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民族自豪感。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非遗传承人赵元仕老师现场授课。

大新壮族诗窝窝山歌非遗传承人农连清老师、大新壮族诗窝窝山歌手许丽英老师教孩子们唱诗窝窝山歌。

欢 乐 对 歌

学校领导给歌唱社特聘老师们颁发证书。

齐 唱 山 歌

纷展“润”风采
彩蛋绘族情
(一年级专场)
“三月三”彩蛋绘画,孩子们的眼睛里有着七彩的世界,他们手握画笔,打开了这七彩世界的大门,把下面一个个普通的鸡蛋装点成跳动的精灵。



绘 画 展 族 风
(四年级专场)
多彩的图案直观的展示出我们壮乡文化的独特魅力,秀美的文字描述了“三月三”深厚的文化底蕴,孩子们绘制的手抄报图文并茂,传递出我们浓浓的壮乡情。



簸 箕 现 族 韵
(五年级专场)
春意盎然“三月三”,小小少年展才华,簸箕画画庆佳节,五谷丰登欢乐多。看看我们的小小魔术师,是如何让簸箕绽放出绚丽的礼花。




美 食 秀 族 美
(六年级专场)
节日是快乐的源泉,美食则是节日里最温暖的陪伴。六年级学生和家委共同创作的美食作品,把壮乡特色美食与绘画融为一体,这是一次食材与灵魂的艺术碰撞。



评委老师们也来给孩子们的优秀作品添上绚烂的一笔,给予他们最大的肯定与鼓励,是这些作品让我们的“三月三”熠熠生辉,绚烂无比。

照片有限,快乐无限。各班老师带领着我们可爱的学生们参观和学习我们“三月三”所展示的优秀作品。


制 作 “润” 达 人
一、四、五、六年级的同学们在认真创作彩蛋绘画、三月三主题手抄报、手工和簸箕画、美食拼盘等作品。



喜 拍 “润” 美 影



春风正好,紫荆争艳。本次活动全员跃动,人人参与,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也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工作显著的效果,更是养利小学润·养五育大课堂的融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