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促成长 实践助“双减”
——天峨县第三小学多举措加强低年级劳动教育
今年以来,天峨县第三小学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多措并举加强低年级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在实践中体验,助力“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强化保障,夯实劳动教育基础。该校积极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将校园内的花坛、绿化带改造成为花卉、蔬菜种植园等实践基地。通过常态化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与劳动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劳动习惯。同时,学校精心挑选责任心强、具备劳动特长的教师承担劳动课程教学任务,并通过举办劳动课教师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还邀请有技能、有兴趣的家长和社会人员担任劳动课志愿者,与教师共同开展劳动课教学,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安排,设置固定的劳动综合实践课,并设立“五一”劳动周、寒暑假劳动月等特色活动,确保学生劳动教育时长,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拓展内容,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在常态化开展劳动课的基础上,学校将学生日常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纳入劳动教育内容,制定日常劳动任务清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劳动习惯。同时,学校还优化课后服务设计,开设手工类劳动社团,购置设备、开辟场地搭建劳技学习实践和“绿植养护”校内劳动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劳动实践机会。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家务劳动与公益服务劳动,将劳育理论、实践、感知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社会责任,培养奉献精神。

重视改革,深化劳动教育评价。该校建立健全了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参与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对日常劳动表现进行相互评价、家长对学生家务劳动进行定性评价、学校组织劳动课程考核等方式,将诊断性、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开展主题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实践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综合能力。(苏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