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面版 本站服务 客服中心 网站地图 中文/繁體

【医患和谐】为跨越生死也要圆母亲梦的妈妈保驾护航!

2022-02-25 15:08
来源:今日广西

今日广西大新讯(通讯员陈泽洋 农兰艳 农凤飞)2022年2月22日,在这个最有“爱”的日子,一位“特殊”的妈妈坐在轮椅上,在家人陪同下,把一面印有“妙手神技 德艺双佳”的锦旗送到了大新县人民医院产科医务人员手上,她含泪说:“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这辈子就没有办法圆母亲的梦”

凌女士给产科送锦旗

成为一位母亲是每一位女性最幸福的梦想。然而对于家住在大新县雷平镇44岁高龄初产的凌女士来说,为了圆这个梦想可谓异常艰辛,屡次经历重重危险,才得以把孩子生下来。因为她是一位“特殊”的妈妈。  

14岁那一年,凌女士因车祸失去了左下肢且左侧骨盆部分缺失。结婚多年,她曾经怀孕2次,因身体残疾原因,妊娠给母儿带来巨大的风险,第一次怀孕后在外院行人工流产,第二次怀孕后到我院就诊,不幸胚胎停育。2021年6月16日,这次是第三次怀孕,她早早的到大新县人民医院产科来立卡检查,此时已经是44岁高龄,强烈的欲望促使凌女士辗转到南宁各大医院找专家咨询,抱着一线的希望,满怀着对新生命的期待,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楚与煎熬。

广西民族医院产科蓝明永专家给凌女士会诊

凌女士怀孕后随着胎儿逐渐长大,整个子宫都向左侧倾斜。因高龄,在孕期出现各种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等。孕期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理想,胎儿在宫内多次出现胎监反应欠佳的情况。按照孕期五色管理,凌女士属于橙色预警风险。大新县人民医院产科的医务人员第一次遇到如此特殊的病例,出于对母婴100%的负责,谨慎地将风险一一罗列告知孕妇,并多次劝其转上级医院。基于对经济条件的考虑,更是基于对大新县人民医院产科医务人员的无比信任,表示愿意以性命相托,留在大新县人民医院待产。

产科团队骨干在查房

她的决定和坚持给产科团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更是技术上的一种挑战。但是看着孕妇如此殷切的目光,对新生命如此期待,产科团队决定,做出万无一失的处理方案。

产科骨干查房后讨论

2022年2月3日,凌女士住院了,此时凌女士怀孕33+1周,黄汉美主任多次带领全科医务人员大查房,科室技术骨干从不同角度分析孕妇有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以及应对预案,医院医务部协调手麻科、骨外科、内分泌科、新生儿科会诊讨论,并于2月9日邀请医共体广西民族医院产科的蓝明永专家前来会诊,拟定好合理的治疗方案,多学科联合为凌女士保驾护航。

产科团队在手术

2月13日,凌女士妊娠34+4周,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手术。由麻醉科主任梁美霞亲自实施硬膜外麻置管并全程监护,儿科医生梁新在手术室等候对新生儿的监护,手术实施者由黄汉美带领的产科团队进行,按术前拟定的方案有序进行,术中因骨盆缺失胎体移位,取头难度大,在大家共同努力下,15时23分,顺利取出2.09公斤重的男婴,手术室内一声响亮的啼哭声响起,母子平安!母婴贴脸的那一刻凌女士热泪盈眶,在场的医务人员纷纷送上祝福。

产妇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产科医护团队紧绷的弦还是不能放松,精心照护,避免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凌女士母子于2月22日顺利出院。

凌女士这位“特殊”的妈妈终于圆了母亲梦,幸福的心情无以言表,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我们禁不住为跨越生死也圆母亲梦的妈妈点赞,为大新县人民医院产科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及团队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点赞!

 

 

 

编辑:韦莉

1 0

新闻热图

最新文章

每周热点


|友情链接
中国食品安全网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健委 海外网人文频道 中新网 中纪委 人民网 凤凰网 新华网广西频道 广西新闻网 广西百城网 听闻广西 中国评论网 东盟资讯网 东盟新闻周刊

中国广西联络电话 : 13377111831 电邮: todaygx@163.com

©版权所有 今日广西网 战略合作单位:《我的祖国 》《幸福妈妈》北纬30度 、爱国品牌产业发展中心、广西大数据技术学会、广西中医药文化保护与研究发展协会  京ICP备2002846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5847号

今日广西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todaygx@163.com,我们将在当日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