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万秀区:念好“三字诀”扎实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今日广西梧州讯(覃祚干)今年以来,梧州市万秀区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念好“实、活、融”三字诀,扎实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开展,不断提升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质量筑基,做到有形、有感、有效。
一、“实”字为基,将爱我中华的种子镶入每个孩子心灵深处。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是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过程中的“启迪者”和“领路人”。万秀区教育系统全方位、多渠道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强化学习育人。为增强全体教职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全体教职工的民族团结意识,该区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学校”工作,制定《万秀区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各级各学校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纳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和各党支部党课学习教育内容,不断强化教育系统教职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理解,确保工作方向不出错,成果见实效。同时,为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内容全覆盖,万秀区各中小学将民族法律常识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民俗教育、民族工艺和绘画教育等内容融入到育人全过程,并通过绘画、书法、合唱、舞蹈、剪纸、器乐、经典诵读等特色校本课程将民族风俗要素融入其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绽放。梧州市第三实验小学作为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校创新开展了“与先贤对话,与经典相伴”、“对话先贤,做卓越少年”、国旗下品诵伟人诗词等活动,通过诵诗词、阅经典、润德行将中华经典传统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结合。
二、“活”字为要,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中唱响爱国主义情怀。
万秀区教育系统积极打通线上线下界限,让墙壁说话、角落启智、走廊生彩,营造全方位、立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氛围。线上利用校门口的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宣传标语150多频次,积极通过微信公众号、家校工作群推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文章;线下通过布置各种宣传橱窗、民族团结实景,依托各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的文体活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班级风采展板、主题墙、文化长廊、制作“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宣传栏,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看得见、摸得着,也要“润物细无声”。
以课堂为渠道,融入民族教育。采取“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形式,坚持课内引入、课外带动,在抓好思政课的同时,立足学校实际,深入抓好第二课堂,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等丰富的校园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如梧州市西环小学作为全国“雷锋学校”以及梧州市民族团结示范校组织师生通过晨读、少先队活动课、看雷锋的电影、“雷锋”讲解员宣讲等方式学习雷锋精神、走进雷锋,准确地理解“雷锋精神”内涵,通过读雷锋日记、谈雷锋精神、讲雷锋故事、学雷锋事迹把新时代雷锋精神与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结合,增进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融合民族特色。同时,借助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平台,结合各类学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好教材,结合本土资源,把民族政策常识、理论常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进校本课程、列入教学目标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在课堂教学和各学科教材中,深刻挖掘民族团结教育融合点,融入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素材,精心设置思政、语文、文体艺术和中华民族文化魅力课程,并组织专题研讨,分解任务落实内容,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德育教学”模式,深化民族团结教育。
三、“融”字为本,全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万秀区教育系统有形、有感、有效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大力营造各民族学生共学、共研、共乐的校园环境,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交融连心,共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辖区47所中小学组织少先队员通过“参加一次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唱一首民族团结进步歌、讲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小故事、绘一幅民族团结画、制作一件民族特色手工
艺品”等开展“石榴花”章争章实践;并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社团、组织各种参观等,通过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铭刻于每一个学生灵魂中。
今年初,梧州市振兴小学与本市夏郢镇农村学校学生之间开展“走亲戚,结对子”活动,一是从学校三、四年级队员中挑选出汉族为主的家庭与少数民族家庭进行结对;二是从振兴小学挑选少数民族为主的家庭与夏郢镇结对学校选出的家庭结成一对一共建。寒假,结对家庭的学生们相邀到家中贴春联、包饺子、看春晚、拉家常;暑期,农村家庭的学生也会邀请振兴小学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们一起到家里做客,一起到田间劳动,一起载歌载舞,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从小就深深扎根在学生们的心中。
近年来该区越来越多的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
今年6月,梧州市工厂路小学的林格娜老师及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实验一小的李彦辉老师,借助希沃的同步云课堂技术,分别于广西、内蒙两地同时执教非遗、创客同步课程《萌狮点睛》。该区各中小学校中还大力推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红领巾小社团建设,内容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手工艺品和民族传统美食制作、民族歌舞乐器演奏、民族体育竞技等,展示各民族的文化魅力,提升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吸引少年儿童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红领巾社团百花齐放。
目前,梧州市振兴小学、梧州市工厂路小学、中山小学等学校共计近10000名少先队员与新疆、内蒙古、东兴市少先队员结对,3000多名少先队员参与书信往来。在今年“壮族三月三”期间,通过举行主题中队会、开展“同唱一首歌,同上一堂课”等活动,向新疆、内蒙古的少先队员介绍广西壮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特色,促进三地少年儿童友好交往,大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如今,同心同向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了该区教书育人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