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暨抗元英名传
马暨,生年不详,卒于1276年,南宋宕州(今甘肃宕昌县)人。因守边有功,封为左武卫将军,后驻守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在抵抗元兵南侵斗争中被俘遇害。其家父、叔、兄弟皆南宋忠勇将领。

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马暨过岭南,初任广西钦州知县,后改任邕州(今南宁)知府。当时,邕州吏治废弛,盗匪出没,民不聊生。马暨采取“和缓诸蛮”、减轻赋税、加强边关等一系列措施,“边陲晏然”,被提拔为左武卫将军,专掌边区军事。后奉诏入朝陛见,赴程途中,宋朝灭亡。
宋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六月,元军大将阿里海牙率4万大军南下湖广,攻陷潭洲(今湖南大部分地区)后,直趋广西。留守静江府的左武卫将军、广西经略使马暨“总屯戍诸军”,一边“发所部及诸屯兵(少数民族武装)”防守静江府,一边亲领三千精兵坐镇兴安县,在大、小严关一带设兵布防。作为控楚粤咽喉要地、桂林屏障,严关自古以来便为兵家必争之地。马暨利用这天然屏障,“凿马坑,断岭道”,率宋军奋力固守。其赤心报国、骁勇善战,深受将士们拥护、爱戴,大家齐心协力,同仇敌忾,挫败元兵一次又一次猛烈攻击,坚守城池三个多月,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
元军久攻不克,便采取了诱降策略,选派能言善辩的总管俞全前往劝降。俞全走到城下高叫:“请马将军答话。”马暨早知元军意图,登上城楼,二话不说,拉开弓箭便射,俞全来不及躲闪,被一箭射了个正准,当即倒地身亡。此举大长了宋军士气。此时,宋都城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已被元军攻占,宋恭帝降元。阿里海牙派人到临安,要求宋恭帝写诏令劝马暨投降。恭帝写好诏书后,派亲信宗勉前往静江府劝降。马暨接到诏书,勃然大怒,当众焚烧,杀了宗勉,并将其头颅掷出城外。阿里海牙又送进劝降书,许以广西大都督职务,被马暨严词拒绝。后,阿里海牙又多次对马暨诱降、劝降、迫降,均无奏效。
元军乃调整战略、改变进攻战术,偏师入平乐、过临桂,前后夹攻。 由于腹背受敌,兵力众寡悬殊,十一月,元军攻破严关,都统马应麟防守的小溶江失守。马暨被迫退守桂林城,与士兵夜不解甲坚守达三个月,在城内无粮草、城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静江城成了孤城。元军又在大阳江、小溶江上筑堰断流。宋军将士们无食无水,死伤相继,形势日趋险恶,但马暨“訖无降意”。元军乘机大举攻城,外城、内城相继攻破。马暨率军巷战,激战中,终因左臂负伤而被俘。阿里海牙对马暨宁死不屈、赤诚报国之举感喟不已,但又对其屡招不降、拼死抵抗极为愤恨,以为静江民众易叛,不重刑处罚抵抗将领难以降服广西诸州,遂就地处死马暨。据史书载:马暨“被执,杀之,断其首犹握拳奋起,立逾时始仆”。马暨死后,其部将娄铃辖仍率余部200多士兵坚守月城达十余日,直至城毁,宋军无一人投降,最后集体殉国。马暨所领导的静江保卫战,在南宋末年的抗元斗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张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