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镇入村看玉林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媒体采访团体验“侨乡速度”
3月23、24日,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侨乡行活动走镇入村,深入“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招商中心、北流市陶瓷小镇、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流市民安镇丰村、铜石岭风景区、容县都桥山森林公园、六王镇古泉村侨家小苑、容州古城等地,见证“侨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聚焦侨乡玉林高质量发展。
陶瓷小镇:以“陶语”描绘工业旅游胜地
北流古有“陶瓷陪都”之称,今有“中国陶瓷名城”之誉,是中国岭南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夏商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史载“昼则白烟遮天,夜则红焰烧天”,每年上千万件精美瓷器下西江、出广州,借“海上丝绸之路”行销大洋彼岸。 位于北流市民安日用陶业工业园的陶瓷小镇,由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建设。项目于2016年4月开工,集日用陶瓷研发生产、陶瓷新材料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小镇。规划用地面积约1.87平方公里,是北流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小镇以三环集团为龙头,计划总投资60亿元,以陶瓷产业为代表直接链接二产带动三产,重点发展日用陶瓷、陶瓷新材料和文化旅游三大产业。

在陶瓷博物馆,不仅展示着琳琅满目的日用陶瓷品,还有陶瓷新材料的展示。近年来,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军先进的陶瓷新材料和文化旅游领域。记者见到,微纳纤维特种陶瓷、超微粉材料等相关新材料产品已研发成功并投产;投资7.2亿元的陶瓷小镇核心区一期已经建成,陶瓷博物馆、陶瓷之窗、窑群展示中心等项目已对外开放,成为广西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郑翔宇表示,三环集团是“中国国家用瓷生产企业”,年产销陶瓷5500万件,75%以上产品销往海外。近年来,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开辟新发展赛道,与清华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分别设立博士工作站、科研工作站。已建成16条微钠纤维sic生产线,产品供不应求;sic能源钵项目已具备产业化条件;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材料项目已完成6寸晶圆测试试产,实现了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据悉,陶瓷小镇致力于打造新型创业孵化基地,以高档日用陶瓷生产示范中心、陶瓷花纸设计生产中心、陶瓷包装材料设计生产中心、陶瓷机械研发制造中心为创业平台,不断推动陶瓷产业的设计创新、科技创新、艺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陶瓷小镇以陶瓷文化为媒,以创陶瓷产品为介,把工业旅游线路和个性化定制手工体验工场、陶瓷职业技师培训中心融为一体,将陶瓷产业功能向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多功能拓展,进一步催化新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着力打造岭南特色陶瓷文化氛围浓厚、独具一格的工业旅游胜地。
此外,陶瓷小镇以广西日用陶瓷产业园区、陶瓷会展中心、陶瓷工艺大师工作室、陶瓷工业博物馆、陶瓷产品展示厅和陶瓷制作体验馆(陶吧)为媒介,通过与清华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和日本柴田株式会社进行技术转让、技术合作开发,大力促进中西南北陶瓷文化的广泛传播与交流,打造一个区域性陶瓷文化基地,缔造出高雅别致、风格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的陶瓷精品。
丰村蝶变:旅游业为带动,侨企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抵达北流市民安镇丰村时,夕阳正红,把铜石岭下的丰村映衬得格外宁静、美丽。
近几年,丰村充分利用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铜石岭脚下的资源优势,引入旅游企业融资发展乡村旅游,将“美丽丰村”与风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实现了农村环境美、产业旺、村民富,建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具有岭南风格的特色村庄。同时,丰村注重挖掘保护和利用铜鼓文化、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田园文化墙、田园文化雕塑等随处可见,从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蜕变成为玉林的新晋网红旅游打卡地,并于2022年10月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据了解,丰村在带领村民致富和乡村振兴工作中亮点频出。
以引入旅游企业为突破口,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村抓住广西铜石岭旅游发展集团开发铜石岭的机遇,引导村集体和村民流转1.2万亩山林、土地推进景区建设,村集体和村民每年获得收益60万元,景区聘用周边村民600多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
将旅游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编制了村庄规划,以规划指导一二三产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村庄。目前,丰村盘活2.5亩闲置土地,第1期建设了15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从广州引进易之电箱包企业,预计在5月份投产,预计年产值达到1.2亿元,税收达到600多万元,村集体每年获得租金和分红收入超过10万元。第2期计划引进上下游的锁扣、拉链等2个项目,形成产业链,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村集体、企业和村民多方共赢。
引进企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丰村引进广西农业宏邦集团,建设一个2000多亩优质百香果示范基地,村民通过土地出租、流转,获得1300元一亩的收入,村民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就业,每月收入也达2000元以上。
同时,优质百香果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了优质大米、红衣花生、红薯等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一村一品”示范创建。


侨企助力乡村振兴。广西玉林市北流市民安镇镇长王君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丰村是世界华人联合总会名誉主席曾永森的故乡,曾永森是玉林侨联名誉主席,通过他的带动,先贤企业家们积极参与丰村的乡村振兴建设,丰村有122名归侨侨眷,他们都是丰村乡村振兴理事会的骨干,比如乡贤企业广西大业建设集团、铜石岭旅游发展集团龙海盛董事长为丰村助推乡村振兴捐款累计达到4000多万元,带动社会各界为丰村乡村振兴专项捐款累计达到4350多万元。11个村民小组全覆盖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带动广大群众有力出力、有地让地,自发改造门前户外“微庭园、微菜园、微果园”,全面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为乡村建设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侨家小苑:连接海外借助“侨力量”促发展
24日,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记者走进了容县六王镇古泉村侨家小苑,侨家小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首批打造的三个侨家小苑之一,占地面积520平方米,总投资约133万元,于2021年3月投入使用。侨家小苑创建了与海外侨胞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借助“侨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留住了“最美乡愁”。

古泉村总人口4300多人,其中归侨侨眷3200多人,有旅居海外的侨胞5000多人,是玉林最大的侨村。近年来,古泉村大力发掘侨乡资源,整合乡村生态资源和侨乡文化,凝聚海内外侨力发展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并积极引领在外创业成功的归侨侨眷返乡创业。
被村民称为“五金大王”的马来西亚侨眷崔德邦,于2010年回乡投资创办了信德五金加工厂,主要生产电风扇和排气扇电机等五金配件,产品销往中国珠三角及东南亚等地,年产值达2000万元(人民币)。此外,他成立侨村公司,经营沃柑、火龙果、蘑菇、食用黄牛、白鸽等种养殖产业。
如今,古泉村创办有侨眷企业5家,增加就业岗位400余个,不少侨村民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古泉村侨眷侨属通过捐款、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助力打造村强民富、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侨乡。让这个十年前还是泥土成片、尘土飞扬的小村获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称号,并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
玉林是广西最大的侨乡,全市有海外侨胞200多万人,归侨侨眷150余万人。该市“以侨搭桥”,凝聚侨力参与到当地乡村振兴工作中,一批村庄实现“蝶变”,成为人们向往的“诗与远方”。(文/于小尘)
责任编辑 田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