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面版 本站服务 客服中心 网站地图 中文/繁體

大新县人民医院: 来自急诊科的一篇抢救日志

2022-03-26 14:01
来源:今日广西

今日广西大新讯(通讯员 梁海霞)在大家的印象里,急诊科医生只是看一些简单的疾病,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简单的检查及处理后就将病人转送到专科病房住院,而急诊护士平日的工作就是打针、抢救、转运患者,因此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往往被称作“搬运工”。但多数人都没真正走进过急诊科,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跟随急诊科护士的日志一起去看一看3月15日下午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

 

15:00,护士们完成交接班后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输液室只有几个病人在输液。此时的急诊科没有平日里的喧闹,显得有些安静。

15:43,“120”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打破了急诊科的宁静。接起电话后,一位女士焦急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喂,120吗?我爸爸大便拉出很多血,你们120快来接一下,我家在恩城。”时间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出诊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携带急救设备药品,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到患者家中。

16:11,“120”电话再次响起:“我这里是人和新都,有人晕倒了,你们快来”。再次接到命令时,接电话调度员立刻通知二线以最快速度出发救治病人。

16:22,两名中年男士急匆匆的跑向急诊分诊台向工作人员询问:“护士,有轮椅吗?那边有一个老人肚子痛,脚和脸也肿了,走不了路,需要推车”。我听到后立即推着平车跑向走廊尽头,看到患者面部浮肿,整个人显得很疲惫,我立即上前将患者扶上平车后安置在黄区抢救室,马上叫来值班医生查体后初步诊断:急腹症。患者已是休克血压,医护立即投入紧张的抢救中,建立静脉通路、补液、升压药、急诊拍片等一系列措施急而有序的进行,后确诊胃肠穿孔,收外一科急诊手术治疗。

16:39,“120”电话又再次响起:“我家里的老人昏迷不醒了,你们赶快派车过来,快点来救人”“病人还有呼吸吗?地址是哪里?”“还有一点呼吸,你们赶快来。”挂掉电话后,科室连忙派出人员再次出诊,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接到患者,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7:25,一辆车停在了急诊科门口,这次来的是一名腹痛的女患者,她感到疼痛难忍,不停哭喊。由于当时情况紧急,我已经顾不上先安慰患者,在迅速的测量生命体征后将她安置在黄区抢救室,让同事护送她去行B超检查。此时,黄区抢救室已躺着三名患者,我和另一个同事依然忙而不乱,两人默契分工合作,迅速完成救治工作。

17:30,之前出诊的救护车刚回到医院,但还未来得及将患者转到平车,门口又传来一阵急促的刹车声,车门打开后,我看见有个女士跪着正在为车上的老人做胸外心脏按压。见状,我以最快的速度推着平车跑向那辆小轿车,出诊回来的医生见状立即协助家属将患者挪到平车上,同时一边按压一边快速的推着平车跑向红区抢救室,值班的医护纷纷冲进抢救室,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五分钟内,两名医生,三名护士完成了以上抢救措施,10分钟内给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肺复苏仪胸外按压,每三分钟推注肾上腺素,每个人的心里都紧绷着,眼睛死死的盯着心电监护仪上的心电波的变化,几分钟复查一次患者的情况。17:55,“患者恢复自主心跳了,摸到股动脉搏动了。”许胜主任的声音充满了惊喜,大家听到这句话后,终于松了一口气。“复测血压值很低,上去甲肾上腺素10毫克,泵控5毫升每小时,查血气,上碳酸氢钠。”每个人的心情随着患者的指标跌宕起伏,经过努力,最终患者抢救成功,患者家属将生命接力棒传到急诊人手中,这次我们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生命接力赛。

18:30,急诊门口又传来了一声呼喊声:“医生,救命啊,这里有人抽筋,不醒了。”听到这,我连忙上前,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几个人的帮助下来到了急诊科,此时他正处于意识不清的状态,但已无抽搐,我赶紧将患者安置在红区抢救室,给他输氧、输液,看到孩子渐渐清醒,我的心也终于定下来了。

不知不觉中,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夜班的护士已加入了抢救工作中,但白班的护士还没有一个人离开。这时的黄区抢救室安置了四名患者,红区抢救室安置了两名危重患者,短短的三个多小时,抢救室收治了6名患者,但这三个多小时只是急诊科抢救工作的缩影。

 

时间就是生命,大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每天都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为生命接力,他们在急诊的绿色通道上成功地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无数生命。

 

 

编辑:韦莉

0 0

新闻热图

最新文章

每周热点


|友情链接
中国食品安全网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健委 海外网人文频道 中新网 中纪委 人民网 凤凰网 新华网广西频道 广西新闻网 广西百城网 听闻广西 中国评论网 东盟资讯网 东盟新闻周刊

中国广西联络电话 : 13977139777 电邮: todaygx@163.com

©版权所有 今日广西网 战略合作单位:爱国工程研究院、贵州爱国教育研究院、爱国品牌事业发展中心、大国品牌(广西)传播中心、广西大数据技术学会、广西中医药文化保护与研究发展协会  京ICP备2002846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5847号

今日广西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todaygx@163.com,我们将在当日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