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飞出的“致富鸡”----第一书记韦家尚的扶贫纪实
在他心中的第一书记,何为第一?就是解决困难要第一,走村入户要第一,产业致富要第一。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这是我始终不变的初心”。
2018年3月,就职于南宁大地飞歌文化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韦家尚,奔赴横县陶圩镇杨梅村成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带领群众发展养鸡产业,让杨梅这个昔日的贫困山村走上了产业致富的道路。

因地制宜发展林下养鸡
尽管韦家尚对农村并不陌生,可是如何做好农村的扶贫工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韦家尚驻村后,在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指导员覃绥品等同志的积极协助下,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对杨梅村的贫困户、特困户、困难党员户等进行了走访,逐户了解村民情况。经过实地走访后,了解到杨梅村山地多,松林茂密,环境优美,水源质量较好,最适合发展林下生态养鸡。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整合土地资源,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韦家尚与村委达成共识,将林下养鸡产业作为杨梅村的主打产业。

说干就干,韦家尚带领村干部利用贫困村50万扶贫资金建成村集体产业园陶圩镇森山养鸡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建立了旺才、杨梅、大垌三个养殖地点,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进行发展。由陶圩镇土鸡现代特色养殖示范区龙头企业广西灵龙禽业有限公司进行养殖扶持和技术指导,无劳动力或缺少劳力的贫困户以鸡苗入股委托合作社聘人代养,从而实现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增收脱贫的目标。

2018年第一批鸡带动40户贫困户增加收入,第一批31户利用资金5000元入股委托合作社代养获得产业奖补5000元分红4480元;第二批9户利用资金2630元入股委托合作社代养获得产业奖补2630元分红2356元;村集体收入达8.32966万元。2019年杨梅村委投入扶贫资金委托森山养鸡专业合作社在旺才养鸡基地养殖6万羽鸡,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党支部”的模式,实现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
据韦家尚介绍,之所以选择养鸡作为主打产业,除了环境优势,还因为养鸡的养殖技术要求较低,生物风险较小,易于管理,加上贫困户大多为老弱病残,生态养鸡多为放养模式,不需耗费过多的劳力,同时有公司+合作社为养殖扶持、技术指导以及帮销机制,可以使示范园发展得更出色。
品质优良销路宽
问到每年养这么多鸡销路怎么解决时,韦家尚说,杨梅村发展养鸡已经有十多年了,因为是林下养殖,松林面积宽广,鸡可以漫山遍野的跑,用的都是玉米、花生麸、等纯天然的食材饲养,出栏的鸡口感肉质结实、味道鲜美,从来不愁销路,每一批鸡出栏,广东、柳州、南宁等各地的客户就会亲自前来买鸡。

扶贫鸡养出致富能人
记者随韦家尚走访了村里的养鸡示范户周晓,周晓原来是15年的贫困户退出户,2011年刚开始养殖的时候,跟当地的养殖企业合作要交的保证金2万元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在夫妻俩的辛勤付出下,如今养殖规模达到了3-5万羽/年,每年收益15万元左右,从当年的贫困户一跃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不光有实力承包更多的山林进行养殖,还在附近的街上买了地建起了楼房。“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自己的努力,离不开书记和村干部的大力支持,”周晓感激的说。
产业扶贫就是扶贫大业中的支点,只有找准发力位置,才能“撬动”贫困这座大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两年来,韦家尚用真心换真情,实干赢得群众信任。走到村里,群众遇见他就热情打招呼,主动谈问题,邀请到家里吃饭,他已经成为群众离不开的知心朋友。人生一世,总要做点有益的事,这是韦家尚当第一书记的初衷。如今,绿水青山中的杨梅村,按规划变得扬眉吐气,吉祥如意。韦家尚的美丽杨梅,在一点点变成现实。(杨能立 黄 健 龙姝涵)
编辑:龙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