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三项机制”巩固控辍保学成果
今年以来,大新县教育局强化措施,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常态化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成果。
一、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包保机制
一是压实“双线四包”责任。继续保持工作力度不减,严格执行各级各相关部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责任和“双线四包”工作机制,加大双线合力,构建控辍保学四级包联防控网格,形成县、乡(镇)、村、屯和教育局、学校、年级、班级“双线四级”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人,形成层层有人抓的全员管理局面。各环节中的责任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初对未按时返校上课的学生,及时联系沟通,全面了解未返校原因,落实安排教育线和政府线“双线四包”劝返责任人,立即开展思想不稳定学困生的劝返工作,组织教师把有辍学倾向的学生接到学校注册,督促劝导每个学生及时返校上课。春季学期实现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动态清零目标。二是落实大家访制度。每学期组织开展控辍保学假期“大家访”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今年寒假期间,县教育局领导、干部、校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等深入学困生、有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家庭,实地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等情况,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耐心为他们答疑解惑,疏导他们心理压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品质。尤其是针对学习上较为吃力而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与家长探讨稳定就学办法,做通学生思想工作,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教师们结合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学习及生活情况,与学生家长深切交谈,引导家长全面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督促其开学按时返校。
二、建立健全控辍保学排查监测机制
一是健全排查机制。春季学期开学初,组织各义务教育学校坚持“全覆盖、无遗漏”的原则,对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情况全面排查,采取实地逐一入户的方式,对各校、各年级、班级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准确掌握学区内的适龄儿童少年、建档立卡脱贫户学生的数据、信息等情况,尤其对残疾、孤儿、留守、随迁、特困供养等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重点排查、重点标注,确保无遗漏。同时,县教育局定期派出14个检查组,深入各义务教育学校,排查核实不稳定在校学困生情况,发现存在问题立即反馈学校抓好整改。二是建立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对不稳定在校学生的情况监测,并按照“一对一、人盯人”要求,扎实做好返校学生思想稳定工作,纳入台账动态管理,确保人员底数掌握清晰准确、学生去向明了、工作台账一致,不漏一生一户,防止学生流失、失联。同时做好13名政策性休学学生的跟踪监测,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去向,每季度组织双线四包联合劝返组持续入户开展劝返一次以上。
三、建立健全控辍保学稳控机制
一是建立帮扶机制。全面落实1名学困生由1名教师1名学校领导结对帮扶制度,每周开展1次以上谈心谈话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尽可能稳定学生情绪,缓解厌学心理。二是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各校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每日密切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同时结合实施“双减”政策,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书法、绘画、舞蹈、手工、阅读、科普、兴趣小组等课后服务活动,促进学生多元成长,确保学生留得下、稳得住、学得好。三是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大排查,进行分类统计,制定解决措施并建立台账。立足课堂阵地,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继续加强学困生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心理疏导,缓解学生压力、焦虑等心理,克服自卑和厌学情绪,指导学生寻求最佳对策,预防心理障碍,矫治行为偏差,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让广大学生健康成长,稳定在校学习。(苏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