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中医医院放射科成功开展CT脑灌注技术
今日广西崇左讯 2024年7月25日,大新县中医医院放射科成功开展大新县内首例CT脑灌注成像技术(CTP),此项技术的开展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标志着我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迈向新的台阶。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作为一种常见且致残率、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占到了全部脑血管疾病的60-80%,确诊超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6小时内溶栓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但由于时间窗、设备和技术等原因的限制,目前对发生在6小时内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多数根据头颅脑CT平扫或MRI序列,但它们最早可以显示病变时间最早为6-7小时,而临床溶栓最佳时间为3-6小时,远达不到临床对早期、快速的诊断要求。

CT脑灌注技术可以在缺血性脑病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最早30分钟左右显示缺血区域,并且能够识别缺血半暗带(如图1所示,红色区域为不可逆转的脑梗死区,绿色区域为可逆转区),而缺血半暗带区域及时精准的诊断,可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梗死区域,脑灌注CT快速确切的诊断使得急性脑梗患者缺血区恢复功能提供可能,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溶栓的治疗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填补了常规检查无法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空白。


脑灌注检查优越性:
①准确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及缺血半暗带
②实现全脑灌注扫描,全面评估缺血范围
③一站式检查,直接获得灌注图像,减少X线辐射剂量
④实现脑灌注基础上精确评估脑缺血的位置和范围大小
⑤CT普及面广,检查费用低,操作简单,后处理完善
⑥扫描及后重建时间少,适合急性脑梗塞患者
⑦获得量化灌注参数,为临床决策提供明确依据
CT脑灌注技术属国内新开展技术应用,县内较少开展。我院CT脑灌注技术的开展,让县域内的卒中患者第一时间得到规范正确的救治。CTP在症状出现后30分钟,即可提供诊断性信息,还能有效评估发病6小时以上或发病时间不清的可疑脑卒中患者的脑组织情况,拓宽了可救治的时间窗,提高了超过6小时或者醒后卒中患者的救治率。因其快速、准确、无创的优点,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中愈来愈被广泛应用。
CT脑灌注成像技术的开展,对我院急性卒中的病人及慢性狭窄闭塞性血管疾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具有深远意义,能够让更多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今后,我院将继续开展更多新技术新项目,努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全心全意护佑人民群众的健康!
科室简介
大新县中医医院放射科成立于1984年,建科40年来,通过几代放射人员的艰苦创业,努力进取,现已发展成集检查、诊断为一体的综合性重要科室,承担着医院临床诊断、健康体检等工作任务。现在拥有先进的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数字化X线摄影(DR)、PACS系统等各种大型医疗设备。
放射科现有工作人员13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助理医师1名,医师2名,主管技师1名,技师5名,主管护师1名。有多名医师先后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区民族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进修学习,理论基础扎实,从业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相关从业资质。科室配置的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机,具有前瞻、精准、快速、智能等诸多技术优势,可快速、无创地进行全身各部位二维、三维CT检查(360度扫描仅需0.33秒)。我科凭借高端的仪器设备,对于全身各部位的肿瘤早期影像学诊断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疗效作出评价,利用CT对骨关节疾病、腹部及盆腔等部位炎症、肿瘤进行筛选及鉴别;数字化X线摄影(DR)大大提高影像清晰度,可获得适于诊断目的的影像对比、总体光学密度及黑白翻转效果,同时也减少患者X线照射剂量。我科CT、DR检查,只要患者符合检查条件,一律当天检查当天出具诊断报告(门诊检查结束后2小时以内出具诊断报告),减少等候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科设备的不断更新,我们科全体工作人员将与时俱进,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贴心、放心的服务。
医生简介

李阿平
放射科主任,主治医师,毕业于桂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崇左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广西非公医疗机构协会放射学分会委员、广西预防医学会第二届感染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民族医药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放射影像诊断二十余年,曾到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放射科进修学习,对影像学有较系统的学习和较深的理解,在颅脑、胸腹腔、脊柱及骨关节的X线、CT诊断方面有较高的造诣。

梁玉安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从事放射影像诊断工作三十多年。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民族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崇左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广西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常委、广西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委员、广西非公医疗机构协会放射学分会常委。
擅长X线、CT、MRI影像学诊断,在放射影像诊断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广西区内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在省级、国家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副主编《实用CT检查手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获大新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