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爱国情怀,荟萃青年力量
今日广西桂林讯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精神和丰富内涵、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建党103周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贡献桂师学子的青春力量,7月15日至21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组建了“星火‘湘’遇”实践团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兴安县界首镇城东村和大洞村开展为期7天的“厚植爱国情怀,荟萃青年力量 ”主题社会实践。通过参观国防安全教育基地、进养老院、参观湘江战役纪念碑园和灵渠、慰问老党员及革命先辈后人、进村看望留守儿童等活动,从而引导和教育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国防意识和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意识,体悟红军革命文化、赓续红色革命血脉,厚植爱国情怀,勇担社会责任,在笃实实干中淬炼青春,在服务奉献中担当使命,执“实践”之笔,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共学国防安全,共筑国家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将保证国家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指出“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2024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也是开辟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的10周年。
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普及全民国防教育,切实增强全民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观念,树立民族忧患意识,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7月15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星火‘湘’遇”实践团成员前往兴安县国防教育基地开展了以“共学国防安全,共筑国家未来”为主题的国防教育活动。实践团成员在许教官的带领下参观了国防教育基地,近距离缅怀和瞻仰革命先辈、开国元勋,增强了青少年对革命先辈敬畏之心,坚定了青年继承和弘扬先辈的伟大革命精神的信念。

随后,实践团退伍军人罗镇霖同学结合自身在军队所学知识为实践团成员讲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历程、我国军用器械、武器装备和部队在火箭炮训练方式上的发展变化等相关知识,让大家感受到了国家科技的进步和祖国的强大。同时,在参观军歌过程中,实践团全体成员通过合唱《团结就是力量》感受当时中国人民坚定的抗日意志和对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心,用歌声缅怀“最可爱的人”、致敬革命先辈。



此外,实践团退伍军人周之康同学为大家讲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在革命年代涌现的功勋人物及其革命故事,带领大家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艰苦革命岁月,铭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进。

开展国防安全教育活动,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此次国防安全教育不仅让实践团成员增长了国防、中国人民解放军相关知识,增强了大家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让大家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之情。

“践行敬老公益,勇担社会责任”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丰富老人们的文化生活,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理念和爱国主义教育,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星火‘湘’遇”实践团在桂林市兴安县福多多养老院开展了“践行敬老公益,勇担社会责任”主题活动。


在养老院中,实践团成员与老人们合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我和我的祖国》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经典红歌;为老人们笛子演奏《龙的传人》;与养老院负责人共同为老人们带来舞蹈串烧;同老人们共同完成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手工与绘画。同时,与老人们共同探讨“听党话、跟党走,跟党走”话题,老人们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人民生活所发生的变化和现今的美好生活,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最后,为进一步保证老人们的健康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实践团成员们为养老院打扫卫生。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为养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了温暖和欢乐,也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地感受到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大家勇担社会责任社会的觉悟与意识。

“重温湘江革命历史,体悟红军革命文化”
2024年是建党103周年,也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90周年。为了隆重庆祝和纪念这两个重要的节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7月16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星火‘湘’遇”实践团在桂林市兴安县湘江战役纪念碑园群雕前隆重举行了一场“重温湘江革命历史,体悟红军革命文化”的户外团课活动。团课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全体成员肃立,出团旗;团员们齐声高唱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大家目视前方,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右手握拳,重温入团宣誓词;全体默哀,手持手工菊花,缓步走向烈士碑前,将白菊花敬献给长眠于此的英烈们。每一朵花都寄托着对先烈的敬仰和怀念,也象征着新时代青年对红色历史的铭记和传承,更提升了实践团成员们的思想认识。



随后,实践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红军突破湘江纪念馆和英名廊进行参观学习,一张张的图片和一件件的展品生动地展现了湘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激烈战斗的过程以及胜利的重大意义,让大家深入地了解了这场战役背后的艰辛,感受到了革命先驱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之后,大家来到了英名廊前,廊内刻满了本次战役中所牺牲的英烈们的名字。在这里,实践团成员在红飘带上写下对革命先辈们的祝愿驻足瞻仰,表达心中对先烈们的无限敬意,寄托对革命先辈们的无限哀思,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先烈们为革命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同时也促使大家进一步领悟到了先烈们的崇高精神。


最后,实践团成员就“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给前来旅游的青少年和游客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展开调研,从而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此次活动,意在重温湘江革命历史,深刻体会红军革命文化,这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一次深情缅怀,也是对红色基因的一次有力传承,更是一次生动的党史爱国学习教育。通过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实践团成员们在红色教育中汲取力量,铭记历史,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爱党的红色精神时代内涵,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探寻水利明珠,保护文化遗存”
“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兴安灵渠”,“灵渠”为我国第四批国家水情基地,享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灵渠为军事目的而生,为水利之兴而存,这条横跨湘江与漓江的古老运河,自秦朝开凿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水利工程设计,成为了连接南北水系的重要通道。它在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各民族人民来往发挥积极的、不可磨灭的重要历史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灵渠的历史意义,感受灵渠的历史文化底蕴,保护灵渠这一文化遗产,7月18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星火‘湘’遇”实践团走进桂林市兴安县灵渠景区及灵渠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文物和文献资料,详细展示了灵渠的建造背景、历史沿革及其深远影响,灵渠的设计和建造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特别是其精湛的“鱼鳞坝”设计,展现了先辈的智慧和技艺,灵渠的修建背景、选址依据、水系分布等历史文化,通过沉浸式的科技手段体验了一番“船行灵渠”,体现了民族智慧和勤劳。

参观过程中,灵渠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彰显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聪明才智,更体现了华夏儿女齐心协力、勇攀高峰的奋斗和团结协作精神,丰富实践团成员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成员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增强了实践团成员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大家保护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决心,为助推灵渠申遗成功贡献自身力量。

“追溯爱国足迹,赓续爱国血脉”
7月17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星火‘湘’遇”实践团赴桂林市兴安县界首镇城东村开展“追溯爱国足迹,赓续爱国血脉”主题活动。实践团对退休老党员伍同志及革命先辈后人、老党员刘同志进行慰问走访。首先,实践来到退休老党员伍同志家中,团队成员围坐在伍同志身边,对老党员伍同志进行亲切地问候,并就伍同志对关于入党经历与入党成就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最后,伍同志还对实践团成员寄语:“无论何时都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一切为人民着想,人民时刻在首位。”让实践团的师生们更加深刻理解了身为一名党员应肩负的责任与担当。

随后,实践团来到革命先辈后人、老党员刘同志家中走访。刘同志作为革命先辈子女讲述了其父亲在湘江战役中的付出与贡献,同时,也讲述了他自身曾励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入伍服役,直至退伍后也依然坚持回到家乡工作,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家乡的励志故事。刘同志虽已高龄,他依然拥有高度的党员自觉性,牢记长征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交流中,成员们与刘同志一同回忆革命时期所穿的草鞋,并且刘同志还教导实践团成员们:“老一辈为了如今的人民幸福,已经把几辈子的仗打完了,孩子们要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大学生。”实践团的师生们听后深有感触,纷纷向这位老英雄表达了对他及其父亲崇高的敬意,也牢记他的嘱托和期望。

在慰问走访中,同老党员们话家常、问寒暖,仔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起居等情况,以实际行动让老同志们感受到了关心;同时,也激发实践团成员们学习老党员身上宝贵的意志品质和光荣传统,努力提高自身党性修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投入到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最后,实践团来到位于兴安县界首镇的红军堂和界首渡口进行参观和感受红军长征的场景。在红军堂中,大家认真观看着红军长征时期的文物,成员们在湘江边共同学习《湘江祭文》,并穿着草鞋行走在湘江边切身感受当年红军战士长征时的艰辛与不易。




通过本次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无不在感慨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不易。老党员和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事迹和红军长征精神激励着实践团成员们要将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艰苦奋斗,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爱国课堂助希望,爱国教育我在行”
为了深化留守儿童、青少年对红色革命精神的理解,体会新时代发展的意义,增强国防安全意识,也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7月20日至21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星火‘湘’遇”实践团在桂林市兴安界首镇大洞村为当地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开展了以“爱国课堂助希望,爱国教育我在行”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实践团通过开展“红色故事青年说”活动,为留守儿童讲述红色革命历史故事《湘江战役》,并开展“非凡十年故事说”等活动,让孩子们熟知湘江战役和我国近些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变化。同时,还以林则徐虎门销烟、边防战士陈祥榕清澈之爱的故事为孩子们讲述他们 的爱国故事,并普及了最新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法》相关法律知识,从而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精神,帮助他们筑牢爱国意识。


此外,退伍军人和青马班优秀还为孩子们开展了“国防安全我来讲”、“增强防溺意识,绽放生命光芒”和“人人把好消防关,有备无患保平安”等知识讲座,并设置知识问答环节,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国防安全意识、自我安全意识,减少溺水和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生命安全。

最后,实践团成员还与孩子们共同制作红色文化主题帆布包等文创产品,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实践团给予了每位留守儿童相关学习用品,鼓励他们认真学习,树立梦想,热爱和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勇担时代使命。(赵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