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财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全面加强新时代就业育人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就业形态”表述也首次出现在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报告提出,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近年来,广西财经学院积极将就业育人同青年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紧密结合,深入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开辟课程思政育人新途径,在提高青年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筑牢思想防线、提振青年大学生就业信心、厚植家国情怀方面做了许多积极有益尝试。
提振就业信心:加强国家经济安全教育
受新冠疫情等国内外超预期因素交织影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其中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38.3万人,比2021年增加8.21万人,大学生就业难这一老问题表现出新趋势,如大学生在周期性失业压力下更为脆弱,高校扩招导致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凸显,考研考公热造成大规模就业时间差等。针对青年大学生中存在的“蛮就业”“慢就业”“漫就业”等现象,广西财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依托学科优势,邀请国内知名经济学专家、学者在线上线下为青年大学生做了“宏观经济形势下的就业分析”系列讲座,引导青年学生站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提振就业信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在向青年大学生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同时,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地将自身职业规划同国家前途命运融合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如:将国家西部大开发建设布局介绍与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宣讲相结合,实现青年大学生人生目标规划教育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有机统一,让国家重大工程、重点区域、基层组织、乡村振兴等成为青年大学生就业择业时的必选项,主动投身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释放就业活力:加强国家人才安全教育
随着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展,国家人才安全问题也从传统的军事、政治领域向科技、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扩展,国与国之间的人才争夺呈现多元化趋势,国际流动人才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根据《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应届留学生规模同比增长8.6%,回国求职留学生数量再创新高,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对海外人才的需求亦呈上扬态势。人才跨国流动可能带来的国家人才安全问题受到高校高度关注,无论是人才流出国门并长期滞留的显性流失还是人才服务于外资机构的隐性流失,均对我国人才安全构成了现实威胁。以广西财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例,针对学生出国深造、工作较多这一情况,学院通过党团课、晚班会等形式向青年大学生深刻阐释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涵,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价值观引导与职业道德培养”教育,鼓励青年大学生以促进共同发展的世界眼光参与到国际交流合作中去。积极开展课程思政,通过话剧、音乐剧、读书分享会等方式重温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将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爱国情怀融入涉外专业课程教学。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鼓励广大青年大学生时刻不忘弘扬优秀传统,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砥砺奋进,不懈奋斗。
维护就业权益:加强国家法治安全教育
无论是经济安全、人才安全还是军事、文化、社会安全或者国际安全,对任何一种安全的维护和塑造,都离不开法治的支撑和保障。根据广西人才网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广西用人单位需求人才数为65870人,比上年同期下滑31.05%;求职人才数为407537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94%;总人才供求比为6.19,比上年增加2.24。由于人才供过于求,青年大学生求职心理迫切,一些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钻法律空子,多次出现“变相收费”“招而不聘”“虚设岗位”,偷换“试用期”概念、泄露大学生个人隐私等情况。面对大学生求职安全的挑战,广西财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以教育促维权、以教育保安全,在青年大学生中积极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普法宣传学习活动,准确把握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理论内涵。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易班网上答题等方式开展“就业权益保护和就业法规解读”教育,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法治宣传。将《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教学和就业指导相融合,提升青年大学生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当遇到违法事件时能够懂得、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不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赋予了高校就业育人工作新的使命和任务,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就业育人课程思政建设是顺应国家安全变化、发展趋势的必要选择,有助于提振青年大学生的就业信心,有益于筑牢国家安全防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曲升刚)
责任编辑 田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