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航程”让港口与城市共享澄澈
今日广西防城港讯7月25日上午,记者踏入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防城港码头),呈现在眼前的是生态与产业交相辉映的画面:港区内龙门吊林立,绿意葱茏、碧海蓝天、巨轮泊岸,智能机械在数字化调度下精准运转,新能源倒运车辆往来穿梭,昔日煤尘漫天的作业场景已成历史。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防城港码头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于港口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成为北部湾港首批通过中国绿色港口等级评定的企业,为中国西部港口树立了生态与发展双赢的标杆。

20万吨级泊位
绿色屏障筑牢生态根基
在防城港码头环境智能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港区主通道、仓库、码头前沿等港口重点区域一目了然。防城港码头环境管理部经理余雄伟指着屏幕显示的一道防风网向记者介绍,防风网是守护港区环境的重要屏障,也是防城港构建的立体化环保防护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防城港码头大力推进港口生产作业粉尘治理,构建了防风网、堆场苫盖、喷淋系统结合的立体化防护屏障,防风网长达18.2公里,静态货堆100%苫盖,喷淋系统全覆盖。目前,监测数据显示港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稳定在10微克/立方米左右,较治理前显著下降,降幅达70%,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岸电设备
“我是皮带机操作队的一名值班员,曾任卸船机司机。卸船机设备均配有喷淋抑尘装置,在卸船作业时,抓斗即将卸料的瞬间,落料口上的漏斗和喷淋抑尘系统会自动感应,开启喷雾抑尘。这一过程既有效降低了粉尘污染,又不会影响操作效率。”防城港码头煤炭矿石作业部皮带机操作队值班员黄忠熙指着巨型的卸船机对记者说。
自2018年以来,防城港码头持续加大环保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三废”处理设施。除了粉尘治理,对雨污水治理同样成效显著。目前,该公司建有19座雨污水处理站和23座雨水收集池,构筑了综合水处理系统,总容积达60万立方米,处理能力为每小时2258立方米。经过处理的雨污水水质优良,主要指标优于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相关标准,大量回用于港区60多万平方米绿地的浇灌及作业抑尘,每年节约用水成本超过400万元。余雄伟说:“待中水回用管网全面建成后,年回用量预计将提升至250万立方米,届时港区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有望达到60%。”

防城港码头全景
科技赋能驱动绿色升级
在港口建设中,绿色化与智能化总是密不可分。从高耗能、粗放型转向智能化、高效率的发展过程,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2003年起,防城港码头开始推进专业化码头建设,现已建成铁矿石、煤炭、粮食、硫磷等11个专业化泊位,专业化作业占比接近70%,大幅减少了传统装卸工艺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大力拓展“公转铁”“公转水”绿色运输业务,绿色集疏运比例接近60%。
2021年建成的20万吨级401号散货泊位及广西首个大型自动化散货中心堆场,实现了全自动、全封闭装卸作业,一举减少40%煤炭运输转栈量,从根源破解了传统工艺的环保难题。专业化泊位占比稳步提升至37.5%,大幅减少了货种交叉污染。

港区防风网
随着自动化技术和数字化管理的普及,防城港码头现场操作岗位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在集装箱作业区,大型装卸设备自动化占比已达20%,岸桥司机在舒适环境中进行远程操作,远离了高空粉尘和噪音。防城港码头的运输方式也大步迈向绿色低碳,115台场内倒运车辆中,新能源车占比达43%。
岸电系统的全覆盖更是防城港码头绿色发展的点睛之笔。余雄伟告诉记者,防城港码头在2016年率先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并不断配套完善岸电基础设施。目前,45套高低压智慧岸电设施实现泊位100%覆盖,年均岸电使用量约65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580吨。加之港区卸船机、皮带机等大型机械85%以上实现电力驱动,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达7000吨。

环境智能监控中心
花园式港口重塑新发展格局
“我最自豪的是参与了公司星级绿色港口的创建。通过污染防治和完善节能降碳设施,优化管理体系,我们逐步实现了评价指南的各项指标,最终通过现场评审,成为广西沿海首个三星级中国绿色港口,还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防城港码头环境管理部环保专员郑俊杰说,“能参与‘绿色港口’创建,见证碧海蓝天重现码头,是职业生涯的荣光。”

绿色长廊向作业区延伸
逐绿添新,16万平方米的中心生态池“花园式”景观,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防城港码头的科学规划,改善了港口工作环境,更成为港口闪亮的生态名片。在这里,钢架结构与绿植共生。湖水清悠,乔木花草遍布沿湖步道,绿色长廊向作业区延伸,实现绿化景观与功能布局深度融合。防城港码头环境管理部绿化副主管方晓俐告诉记者:“我们在港区种了很多种类的树,这片长廊种的是葫芦和百香果,前段时间还收了一批百香果。”

码头上的小花园
防城港码头的绿色发展之路行稳致远。港区环保投入为港口带来了长期成本优化,“绿色账本”正转化为丰厚的发展红利,防城港码头首个分布式光伏项目(一期)并网发电后,年均提供绿色电力约304万千瓦时,投资回收期预计缩短至5年内。环保治理带来的硬实力提升同样显著——货物粉尘浓度大幅降低,有效减少了散货损失;作业效率持续优化,客户满意度稳步提升。继2020年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后,2024年攀升至1.28亿吨,有力彰显了绿色转型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推动作用。

码头生态池
港城一体,比翼齐飞。港口回馈城市以绿色,城市也因港口的绿色发展而更加宜居。从源头治理粉尘到智慧化降碳,从污水循环利用到港区全域增绿,防城港码头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累计投入12亿元,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港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防城港这座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绘就一幅港美、城美的动人画卷,共享一片看得见、摸得着的澄澈。(陆飞伶 廖 凌 韦英奇 文/图)
责任编辑 田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