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专版推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的学习理论成果
何成学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屋建瓴、视野宏阔、思想深邃、磅礴大气,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更是广大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应有的新作为。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高度重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精心组织校(院)马基地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阐释和系统解读。8月27日的《学习时报》第8版以《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为题,专版刊发了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成果观点。

《学习时报》8月27日专版刊发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成果
自治区党校(广西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胡建华在专版理论文章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底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充分彰显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同时,他还从四个层面对人民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本在人民,要坚持人民立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百年来,党把人民立场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之中,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伟业。二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在人民,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事业发展。百年经验启示我们,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三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之魂在人民,要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百年来,党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了人民广泛拥护和信任。四是中国共产党的评判之尺在人民,要坚持接受人民检验,由人民群众评判一切工作成效。这表明,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
国务院津贴专家、广西党史特聘专家、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办主任何成学研究员认为,我们党在新时代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就必须弘扬党的伟大斗争精神,进行好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何成学研究员还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伟大斗争,要在伟大斗争中实现新作为就需要不断增强斗争意识、培养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自治区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基地特约教授许进品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中的重要讲话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更宽广的观察视角、更深邃的历史眼光,用“三个深刻改变”对党成立的伟大意义进行了新的诠释:“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三个深刻改变”为我们深刻领会“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好党史国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自治区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马基地特约教授曾林认为,“九个必须”源于党的百年奋斗顺应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潮流,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成功密码;源于党的百年奋斗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要求,决定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源于党的百年奋斗契合了中国社会客观实际,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自治区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马基地特约教授张忠友指出,青春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基因,青年要立青春建党之志,不负时代,矢志践行百年大党初心;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青年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负韶华,做红色精神忠实传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青年的时代担当,青年要坚决响应党的伟大号召,不负期望,努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这一理论学习研究成果在国家权威学术报纸上专版发表,既展示了广西专家学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成果,也反映了广西专家学者的学术水准,还扩大了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在全国性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卢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