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面版 本站服务 客服中心 网站地图 中文/繁體

讲好中国的故事之——赏析明·宣德《大德吉祥场》青花五彩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2022-01-15 12:12
来源:今日广西

此盖罐通高:21.5cm,底径:16.8cm。整体以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书写梵文和描绘纹饰作为装饰,虽然归属“青花五彩”的类别,但同时亦属于“斗彩”品种的范畴。

此盖罐由“盖”与“罐”两部分构成。

盖为平顶直口,平顶中心部位微凹下陷。除盖沿以外内外通体白釉,白釉微泛青绿色,上着青花和五彩。盖沿露胎部位:中间平刀、内外边缘均斜修一刀,胎质坚实、细密。

盖顶边缘用青花双线勾边,中间青花平涂为圈,圈内用青花五彩书写梵文五字,间以青花五彩祥云四朵,在梵文字的头顶上部都用青花绘一颗三叶小草。

在盖颈下沿处用青花双线勾边,盖颈顶部用青花勾勒海浪的轮廓,矾红绘海水的线条,再佐以“留白”的技法描绘出汹涌翻滚的海水波涛。

盖里直角处用青花双线勾边绘就外心圆圈,中间亦以青花双线勾边绘就内心圆圈,使整个画面呈“玉璧”状,在玉璧底空心“好”的部位自左至右青花篆书“大德吉祥场”横式五字款。在玉璧底“肉”的部位用青花五彩绘就九瓣莲瓣纹,在莲瓣纹上共写有九字梵文。

罐为平口、短颈、丰肩、鼓腹、浅收腰、平足,平足的中心部位微往上凸。在罐肩、腹的结合部位置有八个四方状的“出戟”板沿,以盖和整罐契合成“法轮状”。

罐的短颈处:近口沿青花单线勾边一圈,在近肩处双线勾边,其间用矾红彩绘缠枝卷草纹一圈为饰。

在肩、腹的边缘上用青花双线勾边,在其肩上用青花勾勒海浪的轮廓,矾红绘海水的线条,再加上“留白”的技法描绘出汹涌翻滚的海水波涛。

在八个四方形的戟耳面上用青花单线勾边方框,在每个方框内用青花五彩描绘一枝带叶的折枝莲花,在每个方框的边缘上再用青花双线勾边作为装饰。

在罐腹部的第一层,用青花五彩书写有八字梵文,在每个梵文的头顶上用青花绘一颗三叶小草。在梵文间隔里,亦就是在八个出戟耳的正下方用青花五彩描绘带叶莲花一朵,在莲花之上分别绘就佛门八宝: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

在罐腹部的第二层,用青花五彩书写一圈30个字梵文作为装饰。

在罐腹部的第三层,用青花五彩书写一圈八字梵文,在每文梵文头顶上用青花绘一颗三叶小草,在梵文的间隔处用青花五彩绘就八朵带叶的折枝莲花。八朵折枝莲花与八个梵文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近底处用青花五彩描绘一圈仰莲瓣纹,在莲瓣纹中用“青花留白”或“五彩留白”的技法绘璎珞纹。

在罐的内腔底板上则全用青花为纹饰,整体呈“玉璧”状;中间以双线勾边成双线线圈,在线圈中自左至右书“大德吉祥场”横式五字篆书款识。圈外双线勾边后中间平涂为九瓣莲瓣,在莲瓣上书共九字梵文。

罐底为砂底无釉平足,平足边缘上斜修一刀,平足上有因修胎所留下一圈圈的同心圆圈痕迹,其平足足心微微上凸。仔细观察露胎平足,胎质细密、糯米质感强,整体呈黄色“火石红”且分散杂有大小不等的“铁锈斑”,还间有呈同心圆状大小、长短不一的似“牛毛纹”状的细小裂隙。

三、所谓“五彩”,就是各种色矿物在釉上着色的彩绘,起源于辽、金时期北方窑口的磁州窑,在元代创烧,有红绿彩及沥粉五彩等,在明代的永、宣时期增添了釉下青花,业已成熟,尔后才有成化的斗彩和嘉、万五彩的大放异彩,至清三代的康、雍、乾时期则达到了登峰造极,更催生了蜚声中外的珐琅彩和粉彩。

明高濂《遵生八笺》:“宣德年造……如漏空花纹,填以五色,华若云锦。有以五彩实填花纹,绚艳恍目……宣德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淡,颇有画意。”

明王士性《广志绎》卷之四:“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宣窑之青,真苏勃泥青也,成窑时皆用尽,故成不及宣。宣窑五彩,堆填深厚,而成窑用色浅淡,颇有画意,故宣不及成,然二窑皆当时殿中院人遣画也。”

从明人著述里表明:青花五彩瓷在明代宣德时期已创烧成功。然而,明代宣德五彩瓷器,传世稀少,全世界公认的存世宣德五彩瓷器只有三件半:1.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宣德青花五彩鸳鸯莲池纹盘。2.西藏萨迦寺收藏有一件青花五彩鸳鸯莲池纹碗,一件宣德青花五彩鸳鸯莲池纹高足碗。3.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一件拼接修复的宣德青花五彩鸳鸯莲池纹盘,因此只能算作半件。就连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样的权威机构也未见有收藏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的展示和报道,而只有同类别的一件青花完整器,宣德青花五彩的珍稀程度可谓凤毛麟角矣!

宣德青花五彩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可谓在中国陶瓷史上流下了浓墨重彩之一笔。它在传承了元代景德镇红绿彩和沥粉五彩的基础上创烧了釉下青花并使之稳定且成熟,开启了青花五彩和斗彩的先河,为后世的五彩青花五彩、斗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有了“成化斗彩”“嘉、万五彩”清三代的“硬彩”“珐琅彩”“粉彩”的绚丽与辉煌。

四、广西《天华堂》所收藏的明·宣德《大德吉祥场》青花五彩梵文出戟法轮盖罐在盖内穹顶和罐腔内底分别用青花落有“大德吉祥场”横式五字篆书款,这种在同一器物上同时落有二次同样的款识的做法仅在宣德青花梵文出戟法轮盖罐上和宣德青花五彩梵文出戟法轮盖罐上出现,这在中国众多的古陶瓷中绝无仅有,从而亦证明了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类器物的重视程度,同时亦证明了这一类器物的珍贵程度。

“大德”二字,梵文为“Bhadanta”,音译为“婆檀陀”,佛教教义指有大德行者,用作比丘中之长老、佛祖或菩萨的敬称,对高僧也泛用此称。“吉祥”二字为授予僧人的称号,如《元史·仁宗记》载:“延祐六年特授僧众吉祥荣禄大夫”。而梵语“文殊师利”也被译为“吉祥”。“场”为祭神之处,《汉书·郊祀志》曰:“能知四时牺牲,坛场上下,氏姓所出以为宗,积土为坛,平地为场。”

梵文发展于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的印度,传说是由梵天所创,也属于字母书写体系,代表性字体有悉昙体、兰札体、天城体三种。天城体流行于当今,也是印度佛教界和国际公认的梵文标准字母。这件盖罐上的梵文用的兰札体,盖顶面中心一字代表无量寿佛,左起顺时针各字分别代表普贤、弥陀、金刚和大日诸佛;盖里莲瓣内有九字,从“吉”字上方一字起顺时针计,前五字代表昆禄佛、不动佛、无量寿佛、成就佛和宝绩佛。罐腔内底的纹饰和文字是与盖里一模一样的内容,所不同的是盖里所用的是青花五彩,而罐腔内底所用的是青花。罐身写梵文三行,上下两行相同都写有八个字的梵文,代表各方佛双身像中的女像。中间一行写30字的密咒真言,大意是:白昼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昼夜永运运平安泰,三宝(佛、法、僧)设佑平安,共计69字梵文。

据耿宝昌先生考证:宣德五年(1437年),大宝法王乌斯藏尚师哈里麻来京举行法会,此种法轮盖罐是为发会所特制的宗教法器。从造型看,罐肩部置八面出戟板手,俯看如佛教的法器--法轮,象征法轮常转,罐盖则仿自佛教法器--铜制的“曼荼罗”。从纹饰看,折枝莲纹、莲瓣纹和莲托佛教八宝纹,都是佛教常用的主题纹饰。此盖罐除了梵文外,盖里和罐内分别用篆体横写“大德吉祥场”五字款,有趣的是一改古代从右向左书写的习惯,而是从左向右书写。“大德”是对有德高僧的尊称,“吉祥”是僧侣的名号,“场”是佛教僧侣作水陆法会的道场。从上述的种种信息表明:此类盖罐是景德镇御窑厂专为宫廷所烧制的佛事用具。

此盖罐造型别致,制作精巧,美轮美奂当中又蕴含有端庄肃穆之气息。此盖用的是上乘的“麻仓山”瓷土,露胎部位可看出胎质是干爽、洁白、紧致、细密,且“油性”和“糯质感”强。底釉堆若油脂,特别的肥厚,在近似“甜白”的基础上微泛淡青色。青花料用的“苏麻尼”进口钴料,颜色是深邃湛蓝且蓝中泛紫,感觉是特别的艳丽,抚之有坑入胎骨的手感,在青花浓艳的堆积处,渗出大小不一的点点结晶“锡斑”。各色的五彩堆绘浓厚,彩头热烈强劲,大红大绿,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很强,抚之凸出感非常明显,真是“深厚堆垛”“华若云锦”“绚丽恍目”。此盖罐的画篇布局合理、自然,将如此众多的梵文、中文篆书款、祥云纹、卷草纹、佛门八宝纹、折枝莲纹、海浪纹、莲瓣纹等不同的元素有机的整合在同一幅画篇上,给人观感是清新亮丽,在目不暇接之余又流连忘返。

提起宣德五彩,由于传世和出土实物较少,曾经是陶瓷史上的一个谜。据《博物要览》记载:“宣德五彩深厚堆垛”。在明人王世性《广志绎》卷四中有:“宣德五彩,堆垛深厚,而成窑用浅淡”的记载,在高濂《燕闲清赏笺》亦载:“宣德五彩又若坐镦之美,如漏空花,填以五色,华若云锦,有五彩实填,绚丽悦目”。可见,早在明人笔记中较多地记载了宣德五彩瓷器。然而,长期以来因缺乏实物而使宣德五彩的争论长期得不到解决。围绕宣德朝有没有五彩一说,谁也说服不了谁。直到1984年,摄影家王露女士于西藏萨迦寺偶然拍摄到两件宣德五彩官窑碗的照片,引起文物出版社编辑胡昭静女士的注意,经耿宝昌老先生鉴定确为宣德官窑器之后,又加上1988年,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中又出土了一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鸳鸯莲池纹盘,才让宣德五彩之争更为明了,这个长期困扰文博界的谜才得以揭晓:斗彩起源于宣德而非成化,且宣德青花五彩是后世五彩和斗彩的鼻祖。

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由于传世和出土实物极为稀少,是中国陶瓷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傲视群芳,独领风骚,世人赞誉它的珍贵和价值远在所有彩瓷之上并不为过。

广西《天华堂》工作室所收藏的这件明·宣德《大德吉祥场》青花五彩梵文出戟盖罐其本身就是御窑厂为王室做法事而精心制作的法器,其器型端庄秀美,青花发色湛蓝,五彩艳丽奔放,并且是全品相的完美圣物。其罐的重光及亮丽登场,填补了中国陶瓷史的空白,为中国陶瓷史增添了浓墨重彩之一笔。亦为讲好中国的故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难得的素材,其必将在以后的时光里更加发扬光大。(陈天宗)

 

4 0

新闻热图

最新文章

每周热点


|友情链接
中国食品安全网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健委 海外网人文频道 中新网 中纪委 人民网 凤凰网 新华网广西频道 广西新闻网 广西百城网 听闻广西 中国评论网 东盟资讯网 东盟新闻周刊

中国广西联络电话 : 13977139777 电邮: todaygx@163.com

©版权所有 今日广西网 战略合作单位:爱国工程研究院、贵州爱国教育研究院、爱国品牌事业发展中心、大国品牌(广西)传播中心、广西大数据技术学会、广西中医药文化保护与研究发展协会  京ICP备2002846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5847号

今日广西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todaygx@163.com,我们将在当日进行处理。